半月后,北京。
多铎匆匆赶往皇城。
走的急,心里犹在思考,不知道摄政王急匆匆的召集诸王是想干嘛?不是已经定下来,入秋就举兵西进,这段时间还要闹什么幺蛾子?这北京城,可真是花花世界,乐子不是一般的多,他都有点不想出征了。放在以前,一喊抢南边去,他可是最积极的。
进了皇城,他远远就看见了哥哥阿济格,招呼一声,快步追了上去。
阿济格、多尔衮,加上他,可是亲兄弟,和那些异母所生的不是一回事。
“哥,大哥这急匆匆的,是要干嘛啊?”
“听说是南边来了消息。”
“干嘛,要投降么?南边是汉狗的那什么南明朝廷?”多铎对南明朝廷非常鄙夷,完全是不屑一顾。历史上,他确实有这个资格,历史上的南下,完全就是摧枯拉朽,到了南京城下,又有文化人钱谦益伙同大臣赵之龙等人开城门,可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弘光小朝廷。
“好像是战书!反正说是给大哥、太后他们气的够呛。”阿济格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反正老大是被气着了,不然也犯不上召集众王商议。看眼下这样子,说不定是要提前进兵,先拿下南明再说。
没说几句话,就到了皇极殿。满清还没来得及改名,所以虽进了皇城,但这些殿宇仍沿用着大明的名字,没办法,谁让满洲人没文化呢。
“你们来了,坐下,先看看南京来的这封信!”一进去,摄政王多尔衮就甩过一封信来。
阿济格和多铎都没接,他俩不认识汉字,只能由一边的范文程轻声念给他们。他俩来的算是比较晚了,殿内的其他人显然已经看过了,否则豪格也不会是一副怒气冲冲的模样。
“二位王爷,这信上所述颇有不敬之处,还望奴才念时,二位海涵。”范文程没念倒是先给自己叠甲,这就是奴才做久了,自然而然的反应。
“……贵邦未脱渔猎,本就男丁有限,今以小邦伐大国,不怕全族而入,片甲不回么?如今贵邦占据北京,尚有退路可回东北老家,若是不知进退,打起了长居的主意,最终难免举族覆灭于京城……”
范文程念的战战兢兢,实在是满洲这些王爷,脾气都极为火爆,听明白意思,很难不发泄一番,最后还是念信的倒霉。自己也是倒霉到家了,偏偏满殿群臣中,就自己担了这倒霉差事,这南明皇帝也真是不知死活,敢这样挑衅满洲天兵。
“鼠辈敢尔!”果然,阿济格飞起一脚,直接踹翻了范文程,大怒起身,向多尔衮请命道:“大哥,让我去吧!不屠了南京城,难消我心头之怒。”
“急什么?我已经让人去南面打听了,很快就会有消息回来。”多尔衮看也没看趴在地上的范文程一眼,只是斥了阿济格一声:“先攻李自成,再处理南明,这是咱们之前就说好了的,你去南京,让多铎一路人马去西进么?”
阿济格性格暴躁,虽是亲弟弟,但多尔衮还是不咋看得上,只是还得用这俩亲弟弟掌兵,其他人他还真信不过。
这事的关键还是,这个南明的小皇帝到底要干嘛?
多尔衮可不像两个弟弟那么头脑简单,看到这封信的第一时间,他就在琢磨南明小朝廷的目的。
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南明还是有很多人心向新朝的,虽然那个胖皇帝似乎有点胆子,但这么挑衅上来,他就不怕大清先南下么?有点无谋啊,但对方若有什么深层次的目的,却也不得不防上一手。
从此前的种种看来,南明似乎重心还是在打击农民军,向大清示好。
这封信,也是以皇帝个人名义发来的,难不成南明这么快就君臣不一条心,分道扬镳了?
就在这时,一个传令的佐领从侧门进入,贴边上来,在他耳边嘀咕了一番。
“原来如此,南明那个胖皇帝招募了一万兵,所以敢大声说话了。”多尔衮恍然大悟,答案也是脱口而出。
“这样啊?那他还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前明的一百万大军都被咱们消灭了,一万兵能干什么?”
“打吧,摄政王!”
诸王纷纷嚷嚷起来,对前明,他们的心理优势不是一般的大。
“现在是七月,行军快点,应该赶得上……多铎,你带本部兵马,嗯,再带上部分降军和蒙古人,走这一趟吧。记得,沿途要耀我八旗兵的威风,但伤亡不能太大,南明那个胖皇帝打仗肯定不行,但这些小心思却不少,须防他趁机传谣言,乱我军心。”
多尔衮想的是,多铎虽是弟弟,但性格比阿济格沉稳,这一路上应该也没有太强的抵抗,三个月,够他走到南京了,十月正好一南一北,向西夹击。虽然没有之前设想的那么完美,应该也足够打败李自成了,至少把他从山西彻底赶出去。
南明,不足为惧,君臣都不是一条心了,打起来还不是摧枯拉朽?
他不知道的是,对手是个穿越者,这是完成了初步的准备,就急着开战了。和朝臣不是一条心,也不是因为纯粹的平衡朝局,不想东林党势力太大,纯粹就是不想搭理这些投降派。
饶是多尔衮已经多加小心了,但由于信息差,还是中了朱由崧的分兵之计。
多铎当天就开始做准备,因为北京方面本来就在备战,准备几天就做好了,五天后,南征大军就沿着运河,开始南下。
此时的南京,虽有不少朝臣跟满清方面通报消息,但又哪里知道这边说出兵就出兵了,消息几天就传了过来,南明朝野上下,顿时乱做一团。
南明的消息,其实算不上灵通,但满清出兵南下,这种消息是瞒不住的。
连李自成都闻讯加强了戒备。
实际上,李自成退出北京后,这一口气还没喘过来呢,最重要的是,他的粮饷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他攻北京,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去终结明朝,只是想抢点粮饷过冬,哪知道沿途明军几乎没啥像样的抵抗,反而大批大批的投降。
结果,他只能被推着一步步的走向北京,巴望着能搞点粮饷,先把眼前的粮荒度过去。
最终,他攻下了北京,却又在山海关吃了败仗,粮饷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这一口气,始终就没能续上。
他这时也有点后悔,就不该开启那场东征,倒是让满洲鞑子拣了最后的便宜。
当然,后悔药这东西没处买去,他只能根据现在的形势作出调整了。
河南,被侯洵决堤之后,就已经成为废墟了。别说出产粮食,现在认真说,还得救灾呢。
荆襄,李自成几次出入,始终就没能彻底打下来,那边的缙绅土豪势力太强,就是李自成的全盛时期,想拿下也非易事,何况现在?
这也是为什么,李自成明明有机会再选个根据地,却还是回到了天灾频频的陕西。
他曾经选定的根据地是河南,却被侯洵这个东林大佬一招决堤,只能退出。
荆襄应该更好些,但他需要时间,可现在,他最缺的就是时间,他知道,满洲鞑子不会给他那个机会。实际上,自他退出北京后,鞑子虽未动用主力,但始终是以吴三桂的部队为先锋,在不断的追击他。
现在,他倒是收到了个好消息,南明皇帝的亲笔信,让他有了点信心,但不多,毕竟南明小朝廷就算抵抗,也抵抗不了多久吧?
这回看来是虚惊一场,鞑子奔南方去了,但他知道,鞑子主力在秋冬时,肯定会开启西征,到时候就是真正的考验了。
可惜,南明朝廷对自己的联盟提议始终没有回应,他现在急需帮手,哪怕是多撑些日子,拖住这路南征兵马也好啊。
朱由崧可不知道,自己一封信,竟然引得李自成、多尔衮多出了这么多想法,他只知道,自己快被朝里面这群东林党吵的烦死了。
自从清军南下的消息传过来,南明群臣就不断的召开朝会,话里话外,就是想逼他这个皇帝向满清求和,称臣纳贡都行,只要大清把南下大军收回去。这还是他们不知道,清军南下就是自己这个皇帝引过来的,不然他们还不早早祭出左平贼‘清君侧’的大招啊。
历史上,黄得功轻松挡住了左良玉的清君侧大军,并一波反击,差点把左良玉的儿子都留在江南。
朱由崧一点都没把左良玉放在心上,但毕竟还是会分散南京的防卫力量,而且左良玉那个狗儿子,也没多久就投降了满清,其下有记载的还传了九代呢。
此刻的他,无暇顾及这些,到了得讯知道清军南下,他的一万火枪已经打造完毕,开始实弹训练了。
表面上看,他是委任了诚意伯刘孔昭练兵,实际上,那是韩信的英灵。虽然韩信没用过火枪,但花上几天时间,也就搞熟了,练这些兵只是守城,那是小菜一碟。
朱由崧在解决了火枪之后,就开始铸炮了。
铸炮,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应该铸不出几门,好在南京本来就有些。原本从澳门买来,打算往北京送,准备抗击入关清军的,有好几次,在南京就搁浅了。本来北京也不是急缺几门炮,后来由于漕运时断时续,就没继续往北京送,现在,正好拿来用。
今天,这个朝会又是老调重弹,一群东林党在那劝他伏低做小,向满清求和,朱由崧实在听得脑仁疼,干脆一拍桌子,怒道:“说来说去,就是求和!你们敢保证,去求了就能和么?谁敢保证,谁就自己去求,敌军即将兵临城下,诸臣就是这样做事的么?东林的人都出去吧,史可法留下,与朕和众武将讨论御敌之策,其余诸臣,随你们怎么求去。”
一直以来,朱由崧都懒得理这帮东林君子,但这帮人的小动作还是没完没了,要不是自己及时勾引了多铎兵来,搞不好左平贼的勤王大军已经开动了。税,收不上来,内斗,却是没完没了,朱由崧实在懒得跟这帮君子们继续敷衍了,干脆直接翻脸赶人。
有本事你们就造反呗。
“史卿切留在朕身旁参赞,江北由二位刘将军布防,高、黄二位将军各守驻地,操练水师,不得让清军从二位的驻地过江。”朱由崧不打算让史可法出去继续挑拨四镇内斗,更不想让他去守扬州。
这些地方丢就丢了,反正自己顾不过来,史可法不去,应该也不会给扬州召来鞑子的屠城。至于二刘会投降,那就随便他们了,反正自己把那俩家伙丢在江北,也没给他俩水师,一个山西人,一个山东总兵,有本事你俩游过来啊?
高、黄二将还是比较能打的,靠着水师守江岸,应该是够用的。多铎想过江,要么直接从南京附近登陆,要么就得去常州绕行,先累他个半死再说。多铎这次带的兵是一万八旗,五千蒙古人,加上五千降卒,就来到南京城下,也别想直接进门,自己的一万火枪兵,足够杀光他们了。
“陛下此议,似有不妥。”史可法立即反驳,只是碍于四镇武将都在,不敢说江北二刘身边没有制衡的,江南这俩也是啊。
“有何不妥?四位总兵都是我大明肱骨,要什么文臣监军,太监监军,莫非史卿想自告奋勇么?”朱由崧一摆手,断然拒绝了史可法的提议。
管你想说什么,不会有啥建设性,东林党最大的能耐就是喊喊口号,背后悄默默写书骂人。之前因为你们代表江南缙绅,怕搞起内讧,让鞑子拣便宜,现在自己禁军已成,哪还用得着你们东林党。
等这仗打赢,都给我老老实实收税去,至少,自家的税额都得给老子交了。
史可法也没料到,自己会被皇帝直接呛回来,一时只能保持沉默了。
朱由崧松了些语气,继而道:“史卿不妨写写段子,念给军士们听,就歌颂下当年的毛帅,写写他的事迹,嗯,粗算一下他每年杀多少鞑子,告诉军民,鞑子其实没多少青壮的事。”
小说《明末藩王联盟》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