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芈华扶苏的现代都市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完整作品阅读》,由网络作家“汾清三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汾清三杯”创作的《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合,等到春天再打。如果这样的话,那后勤方面的压力就没那么大。李斯抬头望着台上的嬴政,看着那深不可测的表情,李斯忍不住轻声一笑,再度跪拜下去,道:“大王英明!”“大王英明!!”大殿内,众臣跟着跪拜。对于大王这般的决策,他们自然没有任何异议,大秦的底气还是有的,只是恢复需要一点时间。定下了基本策略后,剩下的就是针对二十万阵......
《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完整作品阅读》精彩片段
马甲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穿越、历史、历史古代、佚名穿越、历史、历史古代、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佚名为主线。汾清三杯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目前已写547077字,小说最新章节第259章 母亲的唠叨,王绾的询问,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穿越、历史、历史古代、这本小说的宝宝们快来。
书友评价
草率了,重搜了一下。
子婴?和胡亥”的关系有多种说法,具体如下:
1.子婴是胡亥的侄子。这种说法认为,《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提到的“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其中的“兄子”指的是兄弟的儿子,即胡亥哥哥的儿子。然而,这一说法存在疑点,因为史书记载秦二世胡亥继位后曾将兄弟姐妹全部杀死,如果子婴真的是秦始皇的儿子或胡亥的兄长,那么他不太可能幸免于难。因此,有人推测这里的“兄子”可能是指远房亲戚或者宗室中的其他成员。1 2
2.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记载,“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但这种说法也存在问题,因为历史上明确记载的秦始皇的弟弟只有长安君成嬌一人,而且他在后来,叛逃去了赵国。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子婴应该是扶苏之子,但同样难以解释《史记·李斯列传》中的相关记载以及年龄上的矛盾之处。1 3
3.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子婴就是胡亥的哥哥。这种说法的依据来自于对《史记·六国年表》中断句的不同理解:“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有人认为应该断为“二世兄,子婴”,也就是说子婴是胡亥的兄长、秦始皇的儿子。不过这种观点也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1
综上所述,关于子婴与胡亥之间确切关系的问题至今仍无定论。各种说法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需要结合更多的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来
这本书,就不能带脑子看,知道不,大家来看一个乐呵,还是很不错的
极限降智无脑流,真以为几十万大军的统帅这么好做还三岁
不过剧情有点儿快了,子婴有点太聪慧了
热门章节
第239章 让月氏人来管理草原
第240章 弑父,冒顿单于!
第241章 冒顿的想法,大秦打不过
第242章 索瀚的使者之路
第243章 孔雀国的橄榄枝
作品试读
听到王绾的话,嬴政的脸色顿时不太好看。
一旁的李斯见状,也再度请谏,“大王,请三思啊!据探马来报,项燕此刻四十万大军,正在四处攻伐,保不准就要攻打函谷关。”
“来了更好!当年五国联盟,来攻我大秦,可结果如何?还不是大败而归?区区一个项燕就把你们吓成这样?”嬴政背手而立,目光扫视了一圈。
武将们都低下了头,不敢直视大王的目光。
函谷关易守难攻,这是大秦重要的屏障,这么多年,还未曾被人破过。
可项燕也不是等闲之辈,这么多年来,能得封武安君的,只有四个人。
赵国的李牧和苏秦、秦国的白起,以及楚国的项燕。
可见武安君的条件有多苛刻,连大秦当代的战神王翦,也未获得此封号。
这一次项燕临危受命,击溃李信蒙恬二人,更是彰显了其实力。
听到项燕有可能攻进攻函谷关,众大臣忍不住焦虑了起来,心知这函谷关断然不能有所闪失。
王绾顿了顿,上前一步,继续说道:“函谷关自然坚固,那项燕想必也知晓这些,可眼下,楚国风头正盛,臣建议避其锋芒,请大王三思。”
作为朝中老臣,王绾一心为了大秦,可在大王这番说辞下,王绾还是顶着压力劝慰,顿时感染了不少人。
为了大秦的安稳,不少大臣跟着拱手附和道:
“请大王三思!”
听到群臣的劝解,嬴政心中烦闷,多年来的努力,如果错失了这番良机,下一次的楚国,可就没这么好打了。
几十万大军大秦自然出得起,可眼下项燕勇武,整个朝内,无人能敌。
百官劝谏,也有百官的道理。
可大秦等了这一天,等了多少年?
历代先君的志愿,到了嬴政这一代,终于有实现的可能。
眼下楚国,乃是最脆弱的时候。
可群臣的态度,让嬴政犯了难,毕竟落实的工作都得他们去执行,其间的难处,想必他们最是知晓。
可这朝内,还有一人支持自己。
想到这里,嬴政鬼使神差地望向了子婴,他想看看这三岁的小孩,会有什么看法。
反正说错也不打紧,今日子婴给了自己太多惊喜。
扶苏虽然软弱,可自己这个孙儿他日定然可以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帝王。
嬴政伸手招了招,让子婴站在他的旁边。
待到子婴走到跟前,嬴政笑着问道:“子婴,他日你若为王,你看着手下个个都不听你言,你当如何?”
这本是一句气话,子婴心里也知道,大父心里的无奈,他已经默许了群臣的建议,暂时不打算对楚国动武。
可历史的进程表明,后来嬴政又下了讨伐楚国的命令,并且足足调集了五十万大军。
虽然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子婴愿意当这个进程触发的关键人。
子婴扫视了一眼台下的群臣,夹杂着一丝奶气的声音响起:“我大秦不养闲人。”
我大秦不养闲人,这几个字,犹如九天玄雷轰击在每个人的耳朵里。
在场的众臣都是聪明人,听到子婴的话,顿时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这不明摆着说他们不中用么?
嬴政闻言一愣,问道:“此话怎讲?”
“大父,您询问的是如何灭掉楚国,而不是为何打不下楚国。”
听了子婴的解释,台下的群臣顿时沸腾了起来。
没想到这三岁的小公子,竟然能说出这般话来。
“大王……这……这……”群臣想要解释什么,可话到嘴边却也说不出口。
子婴说得对,他们并未为君分忧,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做好。
而李斯更是脸色瞬间煞白,这劝谏最凶的就是自己,若是大王听进这句话,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岂不是化为泡影?
可这番道理,若是从大王嘴里说出,他倒是不惊奇,可却是一个三岁小孩嘴里说出。
这怎么可能?
片刻后,他就想通了,这话一定是芈华教的,生在帝王家懂些驭人之术也是正常。
可这子婴才三岁,这才是让众臣骇然的地方。
有的大臣立马想到了芈华夫人。
身为大王的爱妃,权势滔天的芈家,对于子婴的培养那自然是十分用心,能说出这番话来,也合情合理。
只是不知道,这小公子,到底是今日才会开口,还是早已开口,一直在藏拙?
李斯身上惊出了一身冷汗,这咸阳城内果然没人是省油的灯,还好昌平君叛乱,芈家完了!
与其有想相同念头的还有赵高,他站在爷孙俩的身后,默默地在心里给芈华点了个赞。
听到子婴的话,嬴政愣了一下,转而大笑了起来,“说的在理,我问的是如何攻打楚国,而不是为什么打不下楚国,李斯!”
听到大王叫自己,李斯立刻跪了下去。
“除北御匈奴的十万大军,和驻守燕地的军马外,一共还可调集多少兵马?”
李斯心里顿时一沉,大王既然这样问,表明了大王的决心。
原本还想辩驳一番,可小公子都已经说了那番言语,自己再不配合,恐怕这官位不保。
于是直起身子,正色道:“回大王,雍城可用兵力三十万,外加驻守在函谷关的十万,以及四散在赵地的十万大军,一共可调集五十万大军!”
听到李斯的话,嬴政满意地点了点头。
将士有了,可到底谁来统领这些大军呢?
望着台下的武将们,最为耀眼的李信、蒙恬已经失败,而蒙武虽然身经百战,可也无法单独率领五十万大军。
思前想后,这大秦内可以亲率五十万大军的,也就只有一个人选。
可嬴政并不想让他来,想了会,嬴政道:“好,那就调集五十万大军,前往雍城集训,待到春暖花开之时,再进行出击。”
李斯听到这里一愣,原本他还以为大王会立刻兴兵五十万,攻打楚国,可没想到竟然先让集合,等到春天再打。
如果这样的话,那后勤方面的压力就没那么大。
李斯抬头望着台上的嬴政,看着那深不可测的表情,李斯忍不住轻声一笑,再度跪拜下去,道:“大王英明!”
“大王英明!!”大殿内,众臣跟着跪拜。
对于大王这般的决策,他们自然没有任何异议,大秦的底气还是有的,只是恢复需要一点时间。
定下了基本策略后,剩下的就是针对二十万阵亡锐士的善后事宜,这些,子婴都没有听进去。
站在自己大父的旁边,看着台下众臣子一个个汇报工作,然后再进行指示。
子婴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总有一天,自己也能像大父一样,坐在这龙椅,掌控这个国家的命运。
可,一想到自己仅有四十余天的时间,子婴的小手又握的紧了。
这大秦不止是大父的大秦,也是自己的大秦,望着伟岸的大父,子婴断然不允许大父早逝。
好在,现在自己才三岁,一切都来得及!
早朝结束后,嬴政唤来了子婴的乳娘,把子婴接回了自己的住处。
秦王宫的后宫不小,王子嫔妃们,都是住在这里。
可见识过了紫禁城的子婴,自然觉得这王宫过于寒酸。
子婴趴在奶娘的怀里,无趣地打量着四周,除了环境生疏些外,并未有特别兴奋的事。
等到了住处,子婴这才发现,里外里竟然有十几位的宫女奴仆在等着伺候。
奶娘抱着子婴,笑道:“小公子,我们到家了。”
望着跪在地上的佣人,子婴忍不住道:“为何有这么多人?”
模糊的记忆里,子婴可不记得以前这里有这么多的佣人。
“这几个新来的,是大王安排的,这几个婢女是夫人留下的,他们去雍城时,一个也未带,嘱咐我们好好伺候好小公子。”奶娘听到小公子开口,也不诧异。
她早就从夫人那边得知了这件事,心里也是欢喜,把眼前这些个佣人一通介绍。
听到奶娘的话,子婴心里一阵感动,自己的娘亲走了还记着自己,而大父也怕自己过得不好,安排了这么多人来服侍自己。
刚被抱进屋里,奶娘就掀起衣服道:“半晌都未进食了,小公子饿坏了,来,小公子,先来点口食吧……”
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你出兵了,他就躲进草原,你撤退了,他就又杀了回来。
而匈奴多是骑兵部队,十万之众就是十万骑兵,就算把六国所有的骑兵都加在一起,恐怕也没有十万。
想要完全消灭匈奴,无异于天方夜谭。
何况,匈奴地界只适合种植水草,压根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在中原国家看来,不过是荒芜之地,打下来也没多大用。
若是这一次不处理好匈奴的事,恐怕和楚国的决战,会受到牵连。
听到无人应答,蒙恬这时候走出人群,请命道:
“大王,在下请命,前往上郡守卫边疆。”
见有人愿意去上郡,扶苏心中宽慰,而又是蒙恬,更是心中大定。
这个节骨点,伐楚的大将还未公布,这些所有的将军,都有可能会去带兵攻打楚国。
打下楚国,这可是大大的军功啊。
这个时候蒙恬要去上郡,等于放弃了军功的机会。
这让不少的武将内心,生满了佩服之意。
扶苏心中也清楚,可嘴上还是问道:“你若去了上郡,如何对敌?”
“回大王,骑兵之道强在冲锋,我大秦战马虽然不如匈奴,可若是采用步兵方阵稳扎稳打,破了那骑兵冲阵,匈奴……不足为惧!”蒙恬心中早有战法,此刻说出来也是自信不已。
扶苏闻言连连点头,赵国采用的是胡服骑射,参考匈奴人的战法,秦军也擅骑射,可马匹没对方多,听得蒙恬的计划,忍不住拍手称赞。
“好,你既有对敌之法,今日朝会结束,便领了虎符去上郡吧,待到退了匈奴,寡人再给你摆宴庆功!”
“谢大王!”
退了匈奴,这句话谈何容易?匈奴之患,哪有这么容易解决的。
蒙恬此去,不少人心里都清楚,少则五年,多则十年,蒙恬回不了咸阳。
可蒙恬心中却是安宁,楚国失利让他备受打击,这一次能去上郡也算为国出力。
就在这时,王翦带着子婴缓步走入大殿……
站在末尾的官员,看到王翦立刻吓了一跳,立马让出了一条道。
嘴上还说:“王老将军,你怎么来了?”
听到声响,百官均回头望去,当看到王翦与子婴时,都吓了一跳。
王翦不是在雍城养病吗?
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小公子,不是去了雍城探亲吗?
怎么就和王翦一起来了?
大殿内,除了知情的李斯和赵高外,其余人皆是不解。
尤其是大殿内的武将们,当看到王翦生龙活虎时,心里不免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莫不是……王翦老将军,前来抢权的?
伐楚大军的统帅尚未敲定,六十万大军,这可不是只要一个将军。
除了统帅外,必然还需要不少的将军领兵,否则这六十万大军的调度就成了问题。
而待在咸阳的将军们,一个个都在等着大王颁令,期待着自己可以在队列中。
原本,有资历被选为统帅的只有几个人。
李信、蒙恬、王翦、王贲和蒙武,前三个要么是戴罪之身,要么是养病在家。
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一次的统帅大概率,是要给到王贲将军。
可大王却一直未下令,让王贲将军从前线调回,一直驻守在大梁城。
这又让不少人猜想,最有可能的就是蒙家的蒙武,毕竟王翦老爷子是暴脾气,被大王薄了面子,怎么会主动请缨?
可此刻,王翦却真真实实出现在大殿内。
只见到和子婴走到人群前,立刻跪下道:
函谷关外,项燕抵达这里已经有些时日,可迟迟不进攻,倒让守关的蒙武摸不准头脑。
项燕来的第三日,数辆高大的攻城车抵达,蒙武磨拳霍霍,让将士们准备好迎敌。
可却是一日无事,项燕压根没有进攻。
“莫非,这项燕只是来看下函谷关的雄壮?”
可这项燕留着不走,总是一个麻烦事。
而到了第五天,整个楚军大营动了起来,等待许久的蒙武以为终于要进攻了。
早早地让人搭箭,运石头,连油锅里的油都烧好了,可四十万大军就这般的退去了。
望着远去的大军,蒙武一脸懵逼,不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
这项燕,可就真个在这函谷关外,待了几日,啥也没干。
……
项燕站在戎车上,望着远处的函谷关,心中忍不住悲愤。
万无一失的运粮计划,可没想到,这王贲就真个敢出城来偷袭运粮队。
一万多的骑兵,竟然丝毫没有抵抗,这本是重大的失误,自己的几十万大军被迫后撤。
“你倒是说说,你怎么就丢了粮草?”刚听到军报的项燕,真是想要一刀砍了这屈将军。
跪在地上的屈将军只是耷拉着脑袋,没有说话,可事情已经发生了,项燕也只得接受。
按照军法,这屈将军犯下大错,自当于营帐前斩首示众。
可项燕,却道:“脱了盔甲吧,回你的屈家去吧……”
至于再进攻函谷关,无疑是白白牺牲而已,项燕心中感慨:“这大秦,气数未尽啊……”
楚国三大士族,屈景昭历史悠久,可到了这一代,整个屈家也就没落了。
项燕没有斩杀这位将军,跟了自己这么久,多少有点感情,可脱了军服后,这屈家恐怕没人再庇佑了。
……
咸阳王宫内。
自从不要去国夫人那里请安后,子婴有了大把的悠闲时间。
这个时代,并未太重视教育,三岁的小儿,并不用去上什么幼儿园。
自从定了大梁城的计策后,子婴就在想,到底有什么东西可以迅速提升大秦的国力?
粮食?
每次看到李斯,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他总是感叹,如果这粮食足够,自己哪用费这个心力。
子婴也细细研究了一番,除了提升水利和工具外,并没有办法快速提升粮食的产量。
往后一千多年,大规模的人口爆炸,靠的可不是这些个技术,而是红薯玉米这些个作物。
可自己现在去哪里弄?
找李斯旁敲侧击问了后,才知道,大秦的战船并不发达,相比之下,齐国和楚国的战船要比秦国强上一个档次。
看来,想要去航海寻找食物种子,还得等六国灭亡之后。
子婴暂时放弃了这个打算。
思前想后,子婴想到了一个可以立刻提升大秦实力的东西。
马鞍和马蹄铁!
可这玩意的打造,还得寻觅一个合适的时机,自己年纪太小,奶娘毕竟是女流之辈,自己还得找一个随从护卫。
正想着从哪里找个信得过的护卫时,赵高走进了院子。
看到子婴坐在院落里,正晒着太阳,赶忙上前行礼道:“小公子,大王有请。”
望着这初升的太阳,子婴疑惑道:“这不是上朝的时辰吗?”
“自然,大王是在殿内等着你呢,百官都等着呢。”
“嗯?”子婴一愣,“等我干什么?”
赵高并未多言,立刻招来了奶娘道:“去了你就知道,快,抱着小公子,跟我走。”
……
章台宫内。
芈华高坐在高台上,笑着望着眼前的李斯。
“大王,王贲将军获得的这十万旦粮草,可是缓解了臣的压力啊。”李斯显得颇为兴奋。
这一正一反之间,等于楚国少了二十万旦的粮草,作为总后勤的他,压力小了许多。
芈华大笑道:“不错,王贲很不错,有胆有谋。这一次是立了大功,该赏的都要赏。”
城父之战,秦国甚是憋屈,这一次项燕吃了大亏,已然退了回去。
也算是给秦国扳回了一城。
听到大王要给赏赐,不少人十分羡慕。
虽是羡慕,可却不妒忌。
大秦的军功制,讲究的就是一个公平,只要你能杀敌,确认后就会赏赐爵位,绝不含糊。
有了爵位就代表了地位,既有土地也有奴仆,还可保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尤其是这殿内的大臣,虽然身居要职,可并未丝毫爵位在身。
他们大部分都是招贤令,引来的各国贤才。
比如李斯,来自楚国,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李斯在楚国这辈子都见不到楚王。
而自己也无法得到升迁。
可来到了大秦,现在的李斯已经升为廷尉,掌管着军队的吃穿用度,被大王封为座上宾,这在楚国是绝无可能。
但,纵使李斯身为廷尉,也只是属于新人,并不属于老秦人。
新人,是不能当兵上阵杀敌的。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新人无法获得军功。
而想要用新人的身份,来获得爵位这也很难。
李斯估计,自己最多也就能封个卿的爵位,这在大秦的新人中已经是最高。
可老秦人的这些个将领,最高是可以封侯的。
谁不想荫庇子孙?
李斯心中暗叹,自己还得继续努力啊!
就在这时,赵高领着子婴走入了章台宫。
看到子婴进来,不少人面面相觑,而李斯却若有所思。
这袭击陈郢运粮队的计策,乃是爷孙两人合力想出来的。
现在,计谋成功,秦军大获全胜,楚国的危机解除了,莫不是大王要来赏赐子婴?
想到这里,李斯又更羡慕了。
反正是大王自己的长孙,想赏什么,还不是大王自己说了算。
果然,子婴上了高台,就被大王直接抱在了腿上,极尽宠爱。
芈华对着赵高道:“行了,人来了,把王贲的军报念出来吧。”
众人闻言一愣,军报的内容不是已经知道了么?
十万旦粮草入了大梁城,危机已解。
可大王让赵高还读什么?
赵高噙着笑,转身从袖口取出军报,随手一抖打开后,念道:
“臣得王命,幸不辱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