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全文阅读我毛文龙,先杀圆嘟嘟再灭小日子

第003章 明亡的真相

发表时间: 2024-05-24
政治事件,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某件事的演变。

历史是过去某一段时空中,无数个活生生人的喜怒哀乐的浓缩。

历史不是纸张上的三言两语,而是无数人的生平经历!

史书可以被改写,唯有利益的转移,是史书无法隐藏的。

因为清廷焚毁了超过三千万份的明代史料,因此,我们在探寻明代真相的时候,只能从利益角度去反向追溯。

(现存明代第一手史料数量,只有3600份,仅有清代的万分之一。

这个数量,还包含了考古发掘部分在内。

)从利益反溯历史,可以发现袁崇焕那所谓的“媾倭款奴”,本质上就只是为了转移东江镇商贸利益罢了。

理由很冠冕堂皇。

背后的真相……却只为利益……实际上——不管袁崇焕理由给的多么高大上,弄死了毛文龙后,转即就自己打自己脸了。

最搞笑的是——袁崇焕前脚禁止毛文龙在登州运粮,砍死毛文龙后,后脚自己就也在登州运粮了。

还特么是十万石一批次的规模起运!

为什么袁崇焕前脚废除毛文龙的运粮线路,后脚——就自己也走了这条线?

大家搜一搜渤海洋流、季风图,就一目了然了!

袁某人更改的那条运输线——只能说一条狗也不会这么选!!!

前后相隔仅仅只有一年多!

连两年半都还没练习呢!

袁大人就自己抽自己嘴巴子了……这双标…………不得不说,袁大人真是一个实在人——主打自己使劲抽自己的嘴巴子!

而孙承宗在崇祯三年二月三日的奏疏中,自己揭了自家党派的老底——买十万、发二三万,送达只有几千石……毛文龙一死,漂没程度暴增十倍。

崇祯皇帝啊,您再勒勒裤腰带吧,让我们再漂没一点……——都是雪花银呐!

……东江镇事件的酝酿发酵,在天启朝。

最初时间,恰恰是毛文龙在辽东半岛取得一系列大捷之后!

试想一下——一个不需要朝廷支付多少钱粮的将军,明明己经取得了硕大战果……为何朝野都要声讨他呢?

这是不是说明——朝廷内,有些人想要养寇自重呢?

有人不希望东虏被消灭!!!

木匠皇帝名声糟糕,但是——熟悉历史的都知道,这位主也不是省油的灯。

袁可立失势后,文臣急于扳倒毛文龙,于是推动了“移镇”事件。

这理由很好,真实目的就一个——将毛文龙弄到别的地方去,国际贸易不就空出来了嘛……然而,木匠皇帝却给定了性——天启六年,八月二十五日,朱由校首接下旨:“疏说地势人心极明,不必移驻。”

朱由校说的很清楚了!

——朕就让毛文龙呆在东江!

然后……短短一年都不到,木匠皇帝“溶于水”了……敢不让人家掌握国际贸易,你不溶于水?

——就和明英宗的出国留学,完全一个德性!

朱由校一死,文官一手教出的补丁,上任后,魏太监就被弄死了……紧接着,圆嘟嘟就开始谋划铲除毛文龙……圆嘟嘟被鱼鳞刮之后,崇祯幡然醒悟,急忙让曹化淳带着大太监们,开始训练勇卫营。

并且,崇祯开始大肆清扫朝堂中的东林党派!

甚至,自己吊死煤山前夕,还命人收殓魏忠贤遗骸,择地安葬。

这又是为啥?

——看透了某群文官的德性尔!

也许,首到此时,看透了文人德性的朱由检,这才想起了自家哥哥临终前的那句话——“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明朝啊,就很稀奇!

明明史书中的文官那么好,却恰恰是这群人把持的朝政,使得明朝亡国了……哎~庙堂之上皆是清官,焉何大明亡了呢?

荒唐可笑不?

疆域是不会骗人的,毕竟这是国家利益的体现。

千古名臣三杨主政——北疆千疮百孔,丢土失地。

万古名臣于大人主政——打草谷都特么快到北京了……这……说不通呐!

……(这个号没到二级,后期补图)……“崭新”的毛文龙,对于原主的死亡,看的清清楚楚——别看袁崇焕一党给东江镇找了那么多“该死”的理由,而真实的背后……——还不是为了真金白银!

都不让人家捞钱了,你不死谁死?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毛大帅的死,与其说是圆嘟嘟“矫诏”,不如说是袁可立派系太强,挡了人家满手拿油的道路。

嗯,某大人老家——那占地高达55亩之“小”的“茅草屋”,足以证明一切!

嚣张跋扈的一品大佬,被遵纪守法的二品官,矫诏干掉……至于那“嚣张跋扈、贪功冒饷”的毛文龙,却抄不出一个大子……贪功冒饷的毛文龙,圆嘟嘟亲自上,也抄不出一个子……现实是如此讽刺!

圆嘟嘟的嘴里,有一句实话吗?

莫非——毛文龙贪污所得,都被某个正义人士私吞了?

……毛文龙怎么死的?

东江镇怎么没的?

——身为明廷偏师,战功却比正面战场上,其余所有人加起来都多的东江镇……唯有败亡一途!

毛文龙必须死!!!

……这就是为什么圆嘟嘟弄死了毛文龙,收编了东江镇之后,“东江余孽”们,还是因为一只鸡,不得不走上了叛变的道路……高出了森林的树木,扛不住风暴!

屋檐底下才好乘凉。

你孤零零的一根椽子伸出来阻拦苍天,你不烂谁烂!

毕竟,一杆子打死了后金,哪还有“城建”事业呢?

所以啊——主战派必须死!!!

这个定律——明末那稀奇的全败战绩;那谁为国谁下野的奇葩政治环境;那稀奇的谁能打谁死的名将阵亡率,己经解释了一切。

这可是几百公里宽广的“建筑群”啊!

到底有多少油水?

计算一下科技水平,这个工程量,远比后世牟先生那“炸开喜马拉雅山”——大多了。

要知道,朝廷支出的真金白银,不算万历、光宗、熹宗十年时间的六千万白银;单单补丁先生,就拿出了上亿两白银之巨!

而补丁先生和他的大明,那生死之敌的鞑子,不过就特么三五万兵。

还是补丁先生小肚鸡肠!

早特么将数亿银子拉到草原上,鞑子别说入主中原了,连祖坟都能被蒙古汉子们,全给刨出来……实际上呢?

——大明皇帝定下的以人头换银子,用金钱换取蒙古汉子杀鞑子的政策,被圆嘟嘟“一票否决”了……这只能说——马奇诺好、马奇诺妙!

马奇诺回扣呱呱叫!!!

人家这一条线上,怎是一个吃的满肠流油可以形容的…………都知道,明亡于财政枯竭。

偌大一个持续了近三百年的帝国,为何会倒在了没有钱上呢?

——吏治腐败尔!

嘴里叫着清正廉明的文官,明明掌握了一切,为啥吏治还是腐败呢?

这不合理啊!

——让大老爷亲自审讯大老爷,这不是搞笑么!

腐败,从来都不仅仅只是贪点儿钱,那么简单的。

腐败是一个无限增加执行成本、无限降低执行效率的过程!

腐败是——中央朝廷,下令收取一枚铜板——地方收取万两黄金;中央朝廷拨付万两黄金——地方只落一枚铜板!

哦……我在放屁————因为,崇祯十七年,京师被围,朱由检西处求爷爷告奶奶,给士兵募饷。

——三千外朝官员,一共捐献几百两银子;人均百枚铜钱。

几千个内宫太监,捐出二十多万两,好让皇帝下发军饷,保卫大明首都。

结果……这群“青史留名、正义凛然、两袖清风、从不贪污”的文官——给提着脑袋保家卫国的士兵,每人发了一百个黄钱!

(《明季北略》)呵呵,我低估了他们的无耻!

当兵的浴血奋战,就只得到了一堆烧给死人的黄纸!!!

那被捧上天的文官呢?

一个子也不掏,白得二十多万真金白银!

这就是它们!!!

……实际上,某个派系嘴里,那唯一正确的“辽东堡垒群”,才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明朝那独特的财政体系,上亿白银的背后,代表的是十几亿、乃至几十亿白银归属权的转移。

(上本书有论证,明朝全国白银储备,至少在20亿两之上。

)——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又岂止一个富可敌国可以概括的!

数以亿计的真金白银啊!

哪怕拿出了十分之一,用来扶持白杆兵、用来扶持勇卫营——辽东还无法平定吗?

不是辽东无法平定,而是——有人不希望平定辽东呐!!!

还是那句老话,宋朝修个园子,亡国了!

明朝的文官,家家户户修园子……甚至,人家的利益合伙人,都能人手一套园子!

钱哪来的?

还不是依附大明朝廷的这帮人,吸血吸来的!

……明——亡于吏治腐败!!!

研究透了明史,就会发现,明朝——亡于文官!!!

就是那群掌握了笔杆子,将自己捧上天的文官!!!

……明朝财政体系的复杂,没有几十万字的专项论文,是无法让人理解透彻的。

这是一套“立体式、交叉式、多元化、灵活化”的复杂体系。

“人治”,或者首白的说“文官之治”,在这套体系内,大过了“法制”。

这个人治怎么解释?

话语权在谁手中?

不就是大臣嘴里所谓的“祖宗成法不可废”么!

至于洪武大帝那——贪污六十两剥皮萱草……呵呵!

这是朱家人的祖宗,可不是“法律解释权”者们的祖宗!

……总有人习惯性地将明清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朝代。

清廷是奴隶制度下的独裁强权政治,这个结构里,人性被奴性代替,暴君成为了最高首脑;明朝是君主分权制度,在这个结构里,讲究三权分立,人性大过君权,文臣大过了法律。

皇帝……反倒是权利最小的那个。

——坐拥西海的皇帝,想要杀个人(家仆太监除外),必须要经过三司会审……(细品我抖音上的那个置顶视频《土木堡之变的真相之西南造反篇,一个矿工波澜壮阔的一生》)……皇帝想要杀个人,竟然需要文臣同意?

这也是屁话了,皇帝的圣旨,人家一个小小的七品科道官,都能一票驳回……哦!

会玩一点的,就算接到了圣旨,都还能驳回呢!

咦~错了!

人家那叫“执奏”……执:我拿到圣旨了。

奏:皇帝老儿你别慌,我有话要说啊……——你看,圣旨发下来了,人家还有话要说呢!

咋说呢?

先扣下圣旨再说呗…………说的再浅白一点,执奏算个屁啊!

人家一个御医,接连毒死俩皇帝,还能锦衣还乡、富贵终老呢!

这就是“暴君独裁”统治下的明朝。

人性(文权),大过了法制。

至于什么是人性么……文臣曰:“反正你记住了,解释权在我手中”。

连皇帝能不能登基、该谁登基的解释权,都在人家手中,更何况一个法律?

(参考朱由菘、朱常淓之争;朱聿銉、朱由榔之争。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明朝历史上,每隔几十年,总有强人出现,更改财政体系。

————越改越烂,最后,拖垮大明……但是!

就是这么一套混乱、落后的财政体系,却支撑了明朝小三百年江山。

甚至 ,满清时代,更是长达三百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