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爱书屋 > 武侠仙侠 >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全局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全局

昆吾 著

武侠仙侠连载

如果朝中的人在这里,一定会认出来这些人,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右都御史曹于汴、吏部左侍郎张凤翔等人。这些人毫无例外,都是东林党的人。“受之(钱谦益的字),陈德润的事情查清楚了。”众人精神一震,看着说话的张凤翔。“陈德润私闯懿安皇后的寝宫意图侵犯,被内操卫队抓住了,陛下龙颜大怒,昨晚就将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降为指挥同知、值守的指挥佥事许显纯降为镇抚使,罚俸禄一年,廷杖二十,方正化亲自动手,我们的人从太医院那边打探到两人伤了筋骨,至少一个月无法下床;陈德润是魏忠贤和王体乾调z教的人,负有失察之责,所以才有了早上的那一幕。”众人眼中满是震惊,陈德润此人他们也知道一些,但没想到竟然胆子大到敢将手伸进后宫之中。“稚羽(张凤翔的字),消息可靠吗?这种...

主角:叶轩魏忠贤   更新:2024-12-17 11:0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武侠仙侠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全局》,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如果朝中的人在这里,一定会认出来这些人,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右都御史曹于汴、吏部左侍郎张凤翔等人。这些人毫无例外,都是东林党的人。“受之(钱谦益的字),陈德润的事情查清楚了。”众人精神一震,看着说话的张凤翔。“陈德润私闯懿安皇后的寝宫意图侵犯,被内操卫队抓住了,陛下龙颜大怒,昨晚就将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降为指挥同知、值守的指挥佥事许显纯降为镇抚使,罚俸禄一年,廷杖二十,方正化亲自动手,我们的人从太医院那边打探到两人伤了筋骨,至少一个月无法下床;陈德润是魏忠贤和王体乾调z教的人,负有失察之责,所以才有了早上的那一幕。”众人眼中满是震惊,陈德润此人他们也知道一些,但没想到竟然胆子大到敢将手伸进后宫之中。“稚羽(张凤翔的字),消息可靠吗?这种...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全局》精彩片段


如果朝中的人在这里,一定会认出来这些人,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右都御史曹于汴、吏部左侍郎张凤翔等人。

这些人毫无例外,都是东林党的人。

“受之(钱谦益的字),陈德润的事情查清楚了。”

众人精神一震,看着说话的张凤翔。

“陈德润私闯懿安皇后的寝宫意图侵犯,被内操卫队抓住了,陛下龙颜大怒,

昨晚就将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降为指挥同知、值守的指挥佥事许显纯降为镇抚使,罚俸禄一年,廷杖二十,方正化亲自动手,

我们的人从太医院那边打探到两人伤了筋骨,至少一个月无法下床;

陈德润是魏忠贤和王体乾调z教的人,负有失察之责,所以才有了早上的那一幕。”

众人眼中满是震惊,陈德润此人他们也知道一些,但没想到竟然胆子大到敢将手伸进后宫之中。

“稚羽(张凤翔的字),消息可靠吗?这种有损皇家颜面的事情,陛下怎么会……”

“这有什么,皇宫里各大势力安插的人还少吗?陛下不这么做,难道我们就不知道吗?

陛下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借这个机会杀一儆百,向我们宣示,确立皇帝权威呢!”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不仅是在敲打我们,更是在敲打魏忠贤。”

“这么说来,陛下是在忌惮魏忠贤了?”

兵部尚书崔呈秀在魏忠贤的示意下站了出来,可只是开了个头,就被崇祯打断了。
“钱谦益,你继续!”
“是,陛下,第三……”
……
钱谦益每说一条,众大臣脸色就变了一分。
魏忠贤的阉党众人更是脸色阴沉。
钱谦益所说的这些,崇祯也知道一些,毕竟崇祯传上记载的很清楚,但演戏还是要做全套的。
“钱谦益,客氏是皇兄亲自册封的,你可知恶意弹劾的后果?”
“陛下,这是所弹劾罪状的证据,请陛下过目!”
说完,钱谦益便从袖口拿出一叠纸,王承恩见状立刻下了平台接过证据递给呈给了崇祯。
崇祯快速的扫视着,说实话,他要不是知道大概,这纸上写的这么多,在没有断句的情况下,想看懂估计得一会儿。
沉默了一会儿后,崇祯沉声道:“来人,传客氏!”
“陛下不可,客氏乃是先帝乳娘,又被先帝亲封为奉圣夫人,侍奉先帝数年,身份何等尊贵,怎可因为大臣弹劾就当庭对质。”
“陛下,客氏与先帝情同母子,后宫妃子就是她的儿媳妇,试问哪个长辈会如此害自家后辈,钱谦益明显就是在恶意弹劾。”
“陛下,臣左都御史曹思诚弹劾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天启元年浙江科考舞弊,钱谦益收取钱千秋数千金,约定记号,此等人的弹劾怎可为证。”
“荒谬,此案已经在天启二年就已经由先帝定案,钱大人遭到罚俸的处分,赋闲故里三年,曹大人现在又重提此事,这是质疑先帝的决断吗?”
右都御史曹于汴站了出来。
两人是督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曹思诚是阉党一系的人,曹于汴是东林党一系的人。
崇祯沉着脸,实则内心有些懵,却又有些开心。
懵的是,他以为弹劾魏忠贤,不曾想却是魏忠贤的老相好客氏,开心的是有人搞客氏了。
他昨晚搭好了戏台,现在各角儿都上场了,就看谁能弄死谁了。

前晚陈德润私闯懿安皇后的寝宫,他原本可以压下来低调处理,毕竟这关乎皇家颜面。

但为什么当着众大臣的面搞的血粼粼的?

这就是给东林党和其他人一个信号。

只要东林党不傻,朝会上就一定会开始弹劾魏忠贤,或者弹劾阉党。



“陛下,臣有事启奏!”

一人从大臣队列中走了出来,崇祯扫了一眼,出声的是中极殿大学士施凤来。

“施爱卿请讲!”

“陛下,臣奉旨会同司礼监、工部、礼部、钦天监选择大行皇帝陵墓,目前确定为潭峪岭,陵墓规制取法庆陵,按规制需白银两百万两,请陛下示下!”

崇祯愣了一下,他穿越过来这两天一直在忙,都忘了天启帝的皇陵的事情了。

两百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他现在还搞不清楚,还不待他发话,户部尚书郭允厚就站了出来。

“陛下,国库库银不足两百万两,但马上就是九大边军发军饷的时间了,无力调拨。”

“郭大人,你这是对大行皇帝的藐视,臣请陛下治郭允厚藐视之罪!”

左都御史曹思诚站出来就是一顶大帽子扣了上去。

“曹大人,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暗示前线的将士们不行,这话传出去,不怕引起将士们的不满吗?”

……

“陛下,可否先从内帑拨款100万两先行动起来,然后再图其他?”

众人争论到最后,施凤来竟然打起了内帑的主意。

崇祯内心怒了,沉声问道:“施爱卿,现在京都大米多少银钱一石!”

被问到的施凤来懵了,现在上奏的是大行皇帝陵墓的事情,怎么扯到大米多少钱一石了?

他一个内阁辅臣哪里知道大米多少钱一石。

但皇帝问了,他又不能不回答:“好像是一两银子……臣……不知!”

“曹爱卿,你说!”

左都御史曹思诚懵了:“陛下,好像是一两一钱。”

“好像?哼!”

崇祯冷哼了一声,又道:“房爱卿,你说!”

吏部尚书房壮丽:“臣记得年初是八钱银子,现在臣真不知道。”

崇祯一连问了十数人,除了户部尚书没问,从吏部到督查院,再到通政司的老大被被问了个遍,更是重点关注了东林党的人。

问到最后,崇祯连爱卿也不用了,直呼其名。

“郭允厚,你来说!”

户部尚书郭允厚立刻道:“陛下,截止昨日,京都每石大米约为八百五到九百三十枚铜钱。”

“魏忠贤,你说!”

被皇帝点到名,魏忠贤出列:“陛下,糙米在780-850文铜钱每石,精米在900-950文铜钱之间浮动。”

崇祯心中快速的盘算着,明代一石约为120斤,一斤约为后世的一点二斤左右,换算下来就是后世的145斤左右。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大概能买155斤大米,后世一斤大米按2.5元算,一两银子购买力就是388块。

修个陵墓要200万两白银,也就是后世的七亿七千万,这得多大的工程?

后世的人工材料可比现在的贵太多了。

想想就知道,这中间肯定有很多贪了,但这种计算方式他没法和大臣们说。

PS:《明实录》记载,天启六年,也就是1626年,大米约为0.8两银子一石,考虑到又被党争折腾了一年,咱们就提高一些,网上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60-800元,甚至更高,那是在其他年间,例如洪武初年0.25两银子一石,也就是一两银子买4石,约为600斤,那就相当于现在的1200块。

“方正化,派人去街上问问,速去速回,朕在这里等着。”

方正化应声后从后面出了皇极殿。

崇祯从龙椅站了起来,站在九层的平台上,冷冷的盯着下面的众大臣,足足过了一刻钟,崇祯才出声。

“你们是不是以为朕在大题小做?”

“臣等不敢!”

看着黑压压跪下去的一大片大臣,崇祯直接暴走了。

“你以为你们这么说,朕就不知道你们在心中暗骂朕?”

“你们天天喊着要为大明社稷死而后已,可你们自己看看,连日常吃的粮食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

是不是觉得你们是朝廷的部院重臣,这些民间百姓应该关心的东西跟你们无关?

百姓最关注的是什么,一日三餐能不能吃饱,这就是粮食。”

“吏部,朕且问你,各地知县若是不知道本县的粮食价格,又怎么专心为百姓考虑?”

“工部,你们都不知道粮食价格,怎么招人干活?

是不是觉得国家的工程,反正是各地签派的,给多少都可以?你们考虑过一个百姓的付出与收获了吗?”

“礼部,你们管着天下读书人,这群人天天喊着圣人,不知农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百姓疾苦,谈何为百姓谋福利?”

“户部,你们掌管天下钱粮、经济命脉,若是连粮食价格都搞不清楚,如何去调运?

若是某地发生天灾,你们如何能快速的安排赈灾方案?拍脑袋决定吗?”

“还有刑部和兵部,你们是不是觉得和你们没关系?”

“现在边军的饷银是每年18两银子,现在的18两银子能和十年前的18两银子相比较吗?将士家里吃不饱,如何会全身心的保家卫国?”

……

“北宋范文正公都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你看看你们,连粮食价格都不知道,你们忧哪门子的民?”

“想想我太祖为什么要造反?还是不是因为要有口饭吃,要活下去!”

“你们非要等到有一天,外有后金带兵进入关内肆意掠夺,无数同胞被杀,内有百姓起义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吗?”

“非要等到有一天,北京城破,你们都被敌人杀死,你们做个亡国之臣,朕做个亡国之君吗?

若是有那么一天,朕拼个鱼死网破,也要在死之前将你们九族诛杀个干净!”

崇祯逮着众大臣一顿怒骂,虽然他说的这些有些理想化和牵强,但不妨碍自己喷他们。

两年后李小哥为什么暴走,短时间召集了百万兵,还不是因为百姓吃不饱肚子。

如果能吃的饱,谁愿意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去起义?

谁是皇帝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能吃饱、能穿暖,爱谁谁。

他为什么来了,没有安排人去将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个在几年后席卷了大明西北方的起义者?

解决不了饥荒问题,杀了这两个,还有无数个人站起来。

“陛下,共计调查了12家米坊,所得价格均和户部尚书郭大人、东厂提督魏大人所说价格一致,这里是米坊老板画押的保证书!”

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方正化派出去的人回来了。

崇祯看着呈上来的清单,暗自点头,果然没有看错人。

清单上标注了京都四个方向的,每个方向三家,店铺位置在哪里,老板姓什么,糙米和精米的价格,最下面还有米坊老板摁的手印。

“你们有没有什么要说的?朕给你们个反驳的机会!”


众大臣大部分都是沉默不语,仿佛事情跟他们没有关系一样,这个时候的陕西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少粮少钱还有十数处民变,以及腐烂的地方官吏。

做的好是应该的,做不好搞不好要丢脑袋的。

哪些大臣在思索,哪些大臣麻木不仁,哪些大臣幸灾乐祸,九层平台之上的崇祯尽收眼底。

眼中杀机一闪而过,等白杆兵进京之时,他要将这朝堂上的大部分朝朝臣杀一批、关一批、换一批。

“陛下!”

过了好一会儿,户部尚书郭允厚出班:“臣以为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请陛下下一道圣旨,大致内容是劝降民变的难民,只要他们放弃武器,朝廷可以既往不咎,如若冥顽不灵那就调大军围剿,杀无赦;

第二,朝廷派出一位钦差大臣,出任三边总督,负责陕西赈灾工作;

第三,从江南等地调粮,以解陕西缺粮之急。”

“这其中以第一步为最重要,这些民变之人,大多都是被逼无奈之下才反的,但凡有一点吃的,百姓都不会造反的,

这一道圣旨恩威并济让他们心生惧怕,随后的开仓赈粮、调粮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民变们放弃抵抗。”

“不可!”

郭允厚刚说完,武将中就有一人出班怒喝,崇祯扫视了一眼,发现是成国公朱纯臣后,眼中杀意一闪而过。

第一代成国公朱能,靖难第二功臣,朱棣亲封,病逝南疆,第二代成国公朱勇在土木堡之变中为保护朱祁镇而战死,第三代成国公朱仪参与北京保卫战,历经4朝,被追赠为太师……

成国公一脉传承至朱纯臣这里,已经是十二代了,前十一代都对大明忠心耿耿,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而这第十二位成国公在李自成围北京城时,朱由检让他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结果这货竟然打开了朝阳门。

可以说,北京城破,这位成国公要负主要责任。

“陛下,臣以为,郭大人此举不妥。”

“陕西大旱,数百万百姓没有吃的,即便能开仓,又能有多少粮?谁又能确定大旱明年会不会缓解?

其次,从江南调粮,至少得两个月的时间,时间上来不及。”

崇祯淡淡道:“成国公,那你以为如何?”

“杀!”

“将参与民变的难民全部杀光,甚至连他们的亲属都给杀了,杀到所有百姓不敢再造反为止。”

朱纯臣给出一个理由,满朝文武皆惊,看向朱纯臣的眼神跟看疯子一样。

“成国公,你说的倒是简单,你有没有考虑过,此举会激起更大的民变呢?到时候朝廷又该如何处置。”

“那又如何?”

成国公冷笑:“我大明有两百多万的大军,会惧怕区区数千难民聚起来的民变?”

“陛下,臣以为成国公之法能以绝后患。”

阳武侯薛濂站了出来,同意成国公的提议,并解释道:“陕西有八百万人口,即便只有一成人口受灾,一人一天一斤口粮,一天都得八十万斤,折合近六千石,一个月就是十八万石,

到明年粮食有收成,至少还得八九个月,即便缩减到每人每日半斤,这么多粮食,我们根本就无法满z足。”

薛濂之后又有数名勋贵站了出来,同意成国公的提议。

“你、你……你们枉为人子。”

户部尚书郭允厚气的脸色涨红,指着朱纯臣的手指直哆嗦。

跪倒在地上,声音颤抖的呼喊着:“陛下、陛下,千万不可呀,成国公这是要将我大明推向无底深渊呀,那是我大明的子民呀……陛下!”


忙到现在,天色已晚,崇祯用完膳后嘱咐道:“大伴,方稳什么时间回来,就什么时间叫醒朕!”

嘱咐完,倒头便睡。

第二天早上,还在迷糊中的崇祯被王承恩叫醒。

一刻钟后,崇祯洗漱完后看见了风尘仆仆的方稳:“方稳,辛苦你了,你把打探的消息具体的说说。”

“大伴,赐座!”

“奴婢叩谢陛下!”

方稳谢完恩后,便道:“皇爷,奴婢在陕西境内查探了一翻,蒲城、白水、泾州、富平、淳化、三元等地皆有叛军,

主要原因是大旱,颗粒无收,官府有摊派各种杂税,百姓忍受不z了才有了造反。”

“不是叛军,是民变,记住了!”

崇祯忍不住打断了方稳的话:“你继续说!”

“皇爷,十六处民变中,以白水尤为严重,白水的民变首领叫王二,聚集数百人攻破县城,诛杀了知县,然后退至白水洛河以北,现在已经将聚集了近六千人。”

“这些人中,骨干力量是叛卒、响马、驿卒、逃卒,约占了一成,余者皆是饥民、难民。”

“其余各处,都是数百人到千人不等。”

这一刻,崇祯脸色终于变了,他知道严重,但没有想到已经到了这等地步了。

这些人合在一起接近两万人了,即便大部分是难民,两万人也足够府军喝一壶了。

况且,现在内地的府军战斗力真的能扛的住吗?

“方稳,你先下去休息吧!”

待方稳走后,崇祯揉了揉太阳穴,然后起身朝着皇极殿而去,眼中杀意毕露。

他倒是要看看这群素位尸餐的朝臣们怎么解释,解释不了就不要怪他举起屠刀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王承恩说完后,退至一边,眼观鼻鼻观心。

“陛下,臣有事启奏。”

崇祯瞅了一眼,竟然是右佥督御史毛羽健。

“准奏!”

“陛下,臣调查我朝驿站实情后,请陛下裁撤驿站。”

“理由有三,其一,驿站日益腐化,已经失去了原本职能,且驿卒逃离严重,已然无法正常运转;

其二、目前驿站两千三百六十六座,驿卒近十万人,开支极大,裁撤后费用可转用做辽东军饷;

其三,裁撤后,可以将驿站的劳役编派给农户去承担,增加杂役。”

听闻毛羽健的话,崇祯脑海中如同惊雷响起。

毛羽健这个人名他没有印象,但裁撤驿站这件事情却是有历史记载。

李自成为啥会造反,就是因为崇祯裁撤了驿站。

在银川做驿卒的他失业了,又欠了外债,结果这货竟然杀了债主,紧接着媳妇与同村人通奸,他又杀了媳妇,无奈之下只能出逃。

逃到甘州参军,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

崇祯二年因为军饷的事情,他又把提拔他的王国给杀了,然后就造反了。

从整个时间的发展来看,失业是李自成造反的导火索。

抛开失业看,从李自成所干的事看,骨子里就是个不安分的主,没有失业的事,后面估计也会因为其他事情造反。

“陛下,臣附议!”

兵科给事中刘懋也出班赞成御史毛羽健的提议。

“毛健羽,朕问你,你是何官职?”

毛健羽愣了一下,搞不清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也立刻道:“回陛下,臣是右佥督御史。”

“你还知道你是右佥督御史,你可知道自己的职责?”

“回陛下,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砰!

从朝会开始一直平静的崇祯,猛然拍了一下龙椅,猛然站了起来:“那裁撤驿站这种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


声音之悲切、绝望,让人闻之落泪。

“郭爱卿,你先起来!”

崇祯看着跪在地上、脸色凄苦的户部尚书郭允泰:“其他人呢,有没有其他的提议?”

“施凤来,你是内阁辅臣,你来说说?”

被点到名字的施凤来心中一惊,脸色有些凄苦:“陛下,臣……”

施凤来正准备说什么,李若涟突然闯进了皇极殿内,语气急促道。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大胆!”

看着李若涟闯入皇极殿内,礼部尚书孟绍虞怒喝了一声:“李若涟,你可知朝会时,未经宣召,任何人不得随意入皇极殿?”

崇祯也是眉头一皱,但他深知李若涟为人,若不是有重大事情,绝对不会在朝会的时候带刀冲入皇极殿内的。

“李若涟,你说!”

“陛下,刚刚锦衣卫接到消息,国子监前的广场上有数百名学子聚集,大肆批判朝政,弹劾东厂提督魏大人等人,还说……”

“但说无妨!”

“还说陛下昏庸,自毁长城,斩杀直言劝谏的忠臣,以后谁还敢纳谏……”

李若涟复述完后,众大臣瞬间浑身一哆嗦,这么说陛下,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崇祯猛然站了起来,走到九层品台边缘,盯着李若涟:“可查清是哪些人?”

“陛下,具体人员名单暂未查清,但从目前得知的消息看,都是江南在国子监的贡生、秀才。”

众人一听李若涟的汇报,眼中若有所思。

崇祯双眼眯了一下,他现在知道为什么李若涟不顾朝会来急报了。

明朝自朱元璋时期重武轻文,还颁布了一条没有军功就不可以加封爵位的制度,断绝了所有读书人加封进爵的机会。

但还是给读书人一些特权,从秀才开始,可以免服兵役、免缴公粮、用婢女、法律优待、穿衣服方面有特权、避免下跪。

特别是法律优待这一条,明初规定即便是犯了死罪也可以特赦三次,虽然后来取消了这条律令,但还是有优待。

例如不能随便抓了审问,也不能用刑法,即便想处罚也得先撤了头衔才行。

“李若涟,带人将这群人都给围起来,不许放走一个,若是敢反抗者,杀无赦!”

崇祯冷冷的吐出了一句命令。

随即看向群臣:“走吧,在这皇极殿内待久了,咱们出去透透气!”

“陛下,您要去国子监?”

成国公惊呼道:“陛下,宫外不安全,这……”

“这什么?”

崇祯豁然转身,眼光灼灼的盯着出声的成国公:“在这北京城之中,难道你们这么多武将都护不住朕的安全吗?”

面对着皇帝如此压迫的眼神,成国公硬着头皮道:“陛下,请给臣半刻钟时间准备。”

说完便朝着一边的勋贵道:“新乐侯、武定侯,你二人速去京营调一千精锐前来护驾!”

两人应声离去,崇祯站在皇极殿门口:“车驾司不用准备銮驾,用龙撵就行。”

等了半刻钟后,抬脚便出了殿门,众大臣对视了一眼,无奈的跟了上去。

跟在崇祯身后的众大臣表情不一,除东林党外的其他党争的大臣眼中皆是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

都是人精,这群学子的把戏他们一眼都看出是东林党安排的了。

东林党的一群人脸色阴沉无比,好死不死的刚好遇见陕西民变的事情,而且还被皇帝知道了。

刚刚就干掉了许多的大臣,皇帝正在怒头上,这不是正撞上枪口上了吗?

“闪开,都闪开!”

李若涟得到命令,带着一群锦衣卫冲到了国子监外的广场上。


方正化瞬间就愣住了,满眼的不敢相信。

他以为以后会成为司礼监的太监,方正化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帝竟然让他执掌御马监。

内廷二十四衙门,最重要的两个衙门就是司礼监和御马监。

司礼监素有第一署之称,代皇帝审批阁票,与内阁对柄机要,统帅整个宦官体系,实为“内相”。

而御马监,与兵部及督抚共执兵柄,实为内廷“枢府”。

更重要是御马监还掌腾骧四卫,这可是皇帝亲军,禁军中的禁军,唯一一个与兵部有交集的衙门。

司礼监是第一署不错,但掌印太监、秉笔太监那也只是有建议权。

若是一位明主或者勤政的皇帝,那司礼监的太监就是一个端茶送水、传递机要的闲杂人员。

眼前这位新帝,明显就是想做中兴之主了。

“方大人,还不叩谢陛下天恩?”

直到王承恩提醒,方正化才跪倒:“臣叩谢陛下天恩,从今以后,臣就是陛下手上的一把刀,陛下说杀谁,臣就杀谁!”

御马监掌印太监是正四品,可以称为臣了。

“这段时间你也别闲着,有空查查御马监的底细,找找高手,做一份大致的计划给朕。”

“王承恩,去准备圣旨吧!”

崇祯又看向方正化、王承恩:“此事至少在秦良玉接到圣旨前不可让内阁和兵部知晓!”

两人点了点头,这里准确的说应该叫中旨,因为没有经过内阁审核。

若是被内阁知道了,内阁有封驳权,他这圣旨都传不出去。

方正化和王承恩出了暖阁后,王承恩立刻道:“方大人,恭喜呀!”

“王中官客气了,同为皇爷办事,以后还请王中官多担待些!”

方正化说完,看了看四周,压低了声音道:“王中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请说!”

“王中官,你也不要羡慕我,也不要羡慕司礼监的掌印和秉笔太监,我们一切权利都是依附皇权和皇爷,皇爷要谁去死,那谁必须得死,

你是皇爷的大伴,日夜侍奉左右,你才是皇爷最亲近的人,所以,你可千万不要糊涂。”

王承恩听完,呆愣在原地,随即汗如雨下。

如果不是方正化的点醒,他还真可能会被嫉妒蒙蔽了双眼,做些吹耳边风的事情。

“方大人提醒之恩,承恩日后必有所报!”

王承恩立刻给方正化行了一礼,方正化笑了笑没说话。

从今日起他们都是皇帝的绝对心腹,同一个战线的人,关系弄好了,日后办起事来也方便。

暖阁内,崇祯轻轻的敲打着桌子。

攘外必先安内,大明对于后金,大明就是内,皇宫对于宫外,皇宫就是内,想要做出改变,首先得保证自己活着。

只有人活着,才会有无限的可能,人死了,你就是有再多想法那也无济于事。

现在的皇宫已经成了筛子,各方的势力都有,估计他晚上吃什么,都能立刻被宫外的人知道。

再加上,他父皇、皇兄死的不明不白,所以,他有必要先搞定自己的人身安全。

其次,掌握一定的兵权,而这个兵权就是御马监下的腾骧四卫。

皇帝亲军从太祖开始设置了上十二卫,成祖增设十卫,宣德皇帝增设四卫,合计二十六卫。

可随着文官集团的崛起,除了锦衣卫和御马监下的腾骧四卫,其余二十一卫或多或少受到兵部辖制,他想调动都得先经过兵部,真是操蛋。

而锦衣卫现任的指挥使田尔耕、都指挥佥事许显纯都是魏忠贤的五彪之一,

虽然依旧听命皇帝,但绝对没有那么顺手,而且办事容易畏首畏尾。

魏忠贤有没有想谋反的想法不好说,但绝对是不满z足现状。

史料记载,朱由校死了的消息被魏忠贤封锁了,魏忠贤想垂帘听政被施凤来阻止了。

而后又想趁他进宫的时候干掉他,又被兵部尚书崔呈秀给阻止,如不是英国公抬轿,他能不能顺利登基都不好说。

所以,魏忠贤绝对不能信任。

锦衣卫先不说,魏忠贤亲自统帅了一万、负责内廷的净军,万一这货抱着玉石俱焚的想法,那他就悲剧了。

打造腾骧四卫势在必行,而腾骧四卫的重组一定会遭到党争的阻碍。

所以,他必须得谋而后定,一鼓作气。

还有一点就是,打造亲军得大把的花钱,而他现在差不多是个穷光蛋,内帑二三十万两,明显不够。

想从国库弄钱,先别说国库也空了,即便是有,东林党、阉党也会想方设法的阻拦,他可没时间给那群老油条打太极。

秦良玉的白杆兵从四川忠州到北京有近两千公里,按照明代的行军速度,即便白杆兵是山地军,至少得一个半月的时间。

而这一个多月就是他搞钱、梳理大明存在的问题、顺带敲打涉及党争的那群人。

他也很无奈,他如果有有太祖和成祖时掌控的兵权,什么党争、阉党,全部都咔嚓了。

哪用得着这么小心,还得防备自己被弄死。

“打造自己班底的前两步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秦良玉进京了!”

崇祯梳理完后,王承恩也拿着圣旨进来了:“皇爷,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在外面候着了!

奴婢刚刚去拿印玺,他不让,奴婢就将他一起叫过来了。”

崇祯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大明王朝是司礼监与内阁双轨运行机制,虽然保证了不会某一方独大,但皇权就没有那么自由了。

“让他滚进来!”

片刻后,王体乾进来了,还不待行礼,就听见了崇祯低沉的声音:“王体乾,朕想想看看印玺都还需要经过你的同意?”

王体乾吓的一哆嗦,扑通一下子跪了下去:“臣该死,臣只是担心王中官假借陛下……”

“够了!”

崇祯低喝了一声:“现在证实了吧,给朕滚!”

王体乾连忙退了出去,崇祯看了一遍圣旨的内容后,盖下了印玺,然后将圣旨卷起来递给方正化:“抓紧时间去办!”

方正化行礼离去,崇祯看了一眼王承恩。

“大伴,朕让方正化执掌御马监,你不会有什么不满吧?”

王承恩心神巨震,连忙跪下道:“皇爷,奴婢不敢,都是侍奉皇爷,奴婢只要把皇爷伺候好了,那作用绝对比各监掌印作用要大,

奴婢的能力奴婢清楚,小事杂事还行,大事就欠缺很多。

人一生为的就是财、权、名、色四样,钱财对奴婢来说也用不上,色奴婢也不行,掌权奴婢能力一般了,那就只剩下名了。

皇爷有尧舜之姿,注定要成为一代圣君的,到那时,史书上也会给奴婢记载一笔,后世知晓,奴婢就知足了。”

“你倒是看的明白,安心跟在朕身边,朕不会亏待你的,起来吧!”

崇祯很欣慰,他能听出王承恩话中的真诚。

王承恩也很开心,幸好方正化刚刚点醒了他,但他还未站起来,崇祯的下一句话就将他吓得瞬间又跪了回去。

“大伴,今天在京营中,英国公的儿子没给你塞点银子?”


“王中官,陛下……”

“黄阁老,陛下来不来是咱家能决定的吗?安心等着吧,随时都可能会来。”

内阁首辅黄立极刚出声询问,就被王承恩打断了:“当然了,诸位大人若是不想等,那就回去,不过咱家可提醒诸位,陛下这两天脾气不太好。”

原本还有些微微躁动的众大臣听闻王承恩这么一说,瞬间安静了下来,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

前几天陛下连自己的国丈都修理了一顿,牵扯的商人、官员都被狠狠惩罚了,这事在京都都传开了。

这会儿若是被王承恩在陛下吹吹耳旁风,触了陛下霉头,那就完蛋了。

朝臣们老实了,王承恩也省心了,整个心思都飞到了宫外崇祯身上了。

崇祯此次出宫的主要目的就是看看北京城内到底有没有难民,打探一下虚实。

这要不是有方正化和李若涟以及他们的心腹在,打死他都不出宫。

半个时辰后,一行人就到了外城的正阳门,这里是商业、手工业、三教九流汇聚之地。

若是想看真实的百姓情况,非这里莫属了。

现在的崇祯是从后世穿越来的,相对于钢铁混凝土的现代化大都市,现在的北京城更让他好奇。

虽然有前崇祯的部分记忆,但此刻亲眼看见了,却是震撼不已。

古代,一座容纳百万人的城市是何等的不可思议,古人的智慧当真是了不起。

相对于内城干净、宽阔的街道,外城明显就差了太多,崇祯也不介意。

“公子,求求您赏口吃的吧,孩子已经三天没吃饭了!”

突然,一个身材微微有些佝偻的汉子朝着崇祯冲了过来,但瞬间就被方正化给拦住了。

“方三,让他过来!”

听着崇祯发话,方正化双眼凌厉的瞪了汉子一眼,随即移开了身体,但双眼依旧死死的盯着汉子,一边的李若涟也是,右手已经搭在了刀柄上了。

若是这名男子有任何异动,下一刻两人就能将这人给分尸掉。

“去买点馒头、包子,再弄点热水来!”

崇祯说了一句,带着中年男子、孩子走进了一条胡同:“大叔,听您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公子,我是从陕西逃难过来的。”

“逃难?为什么要逃难?”

“公子,你们身在北京不知道,陕北和渭北连年发生灾荒,久旱不雨,草木枯焦,朝廷不仅不组织救灾,减免赋税,反而还加派了苛捐杂税。”

“我们拿不出来,地方官吏竟然找几个典型当众打死,逼的我们卖儿卖女凑粮交税,我们也只能被迫外逃,想着来京城讨口吃的,总不至于饿死……”

“不对!”

”将他们围起来!

铿锵……

李若涟瞬间抽出长刀,指着中年汉子:“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从实招来!”

嗖……嗖……

在李若涟喊出不对的时候,方正化和几名徒弟将崇祯围在中间,警惕的看着四周。

方家则是在中年汉子身上摸索着,查看是否携带了利器,只是片刻就朝着李若涟摇了摇头。

“哇……”

三名孩子见此情况,大哭了起来,中年汉子有些手足无措,眼中满是惊慌之色。

胡同口的行人听见了哭声,只是瞄了几眼后,迅速的离去,生怕招惹到麻烦。

这一切都被崇祯看在眼中,百姓的麻木让他感觉有些悲哀,随即道:“李二,什么情况?”

听见崇祯问话,李若涟低声道:“公子,我朝从太祖时期就有路引、信票制度,


“东方不败?”

王承恩下意识的重复了一句,满脸的懵逼之色。

这如果是个人的话,叫这个名字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皇爷,您说的东方不败是个人,还是地方,奴婢……”

崇祯摆了摆手,打断了王承恩的疑问:“皇宫中有一位叫方正化的太监,武功奇高,你去查查现在在哪里任职,带他来见朕!”

“奴婢遵旨!”

王承恩虽然有些疑惑,但皇帝的话就是圣旨,必须得不折不扣的执行。

又看了看了朝阳下的北京城,崇祯开始回去了。

刚回到乾清宫,就见周玉凤站在宫门前左右眺望着,脸色满是焦急与担忧。

看见崇祯回来,立刻就迎了上去:“陛下,早上天寒露重,您龙体欠安,怎么出去了!”

“无妨,早晨空气好,出去走了走,精神好多了,让皇后担忧了!”

崇祯拉着周皇后的手,看着周皇后,眼中满是柔意。

如记载中所言,其容貌美丽端庄,皮肤洁白如玉,国色朝酣,玉体从容而定。

他在崇祯传中看过记载,这位周皇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先崇祯一步吊死。

死前说:“我服侍陛下十八年了,可陛下从来不肯听我一句劝,以致有今日,我能够以身殉国,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生前深明大义,勤于治家,国家危急之时,又以身相殉,悲壮凄美。

现在他来了,这种悲剧自然不会发生了。

“凤儿,陪朕用膳!”

或许是因为早上的事情,膳食都比较清淡,吃完饭与周皇后聊了几句后,王承恩就进来了,说方正化已经在东暖阁外候着了。

崇祯一听,立刻就站了起来,极力压抑着激动,朝着东暖阁走去。

“奴婢方正化参见陛下!”

崇祯一进东暖阁,一名太监立刻跪了下去。

“起来说话,抬起头来!”

崇祯打量着站起来的方正化,心中也是感叹,此刻的方正化身材高大,面容坚毅,双眼炯亮,裸露在外的手背上青筋突出,丝毫看不出来是一名太监。

方正化见崇祯紧紧的盯着自己,心中暗自打鼓。

过了好一会儿,崇祯淡淡道:“方正化,朕听闻你武艺高强,数十人都近不了身,是不是?”

崇祯的话虽平淡,但听在方正化耳中如同惊雷,吓得一下子就跪了下去:“奴婢该死,陛下恕罪!”

“起来说话!”

崇祯心中有些无奈:“朕想亲眼看看,若是传言属实,朕给你一些差事,你可敢一试?”

方正化可是一位传奇人物,现在在哪里任职他不清楚,但后来做到了司礼太监。

崇祯十五年,总管保定的军务,有保城的功劳,崇祯十七年二月出任地方长官,后城破,斩杀数十人后,被贼人砍死。

南渡以后,进入旌忠祠,对崇祯、大明可谓是忠心耿耿,死而后已。

被敌人包围了,还能斩杀数十人,足可见其武功高强,要知道那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算算时间,现在也才不过三十来岁,正值巅峰状态。

据说后世小说中的东方不败的原型就是这位太监。

“奴婢遵旨!”

方正化松了口气,论武功,在这宫中他还真不怕谁。

半个时辰后,崇祯一行数百人就到了京卫大营,站岗的军士懒散、巡逻的军士脚步虚浮、操练的军士动作敷衍。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愤怒,随即又隐藏了起来。

已经得到消息的京营总督英国公张维贤带着一大群匆匆赶过来的勋贵们立刻行礼。

“臣京营总督张维贤参见陛下,陛下圣安!”

“英国公免礼!”

崇祯很是平淡:“从五军营调一个百户所的军士来,朕有用,王承恩,你跟着一起去!”

“臣遵旨!”

英国公张维贤立刻回应,然后让儿子张之极去调人,王承恩也跟了上去。

崇祯站在演武场的高台上,看着远方,也不说话,张维贤等一众将领也不敢出声。

张维贤内心暗自嘀咕着,早上从内廷传出说陛下累了,要休息一日,怎么这会就跑到京营来了。

到底是心血来潮巡视一下,还是对自己不满想来敲打一下自己?

另一边去调人的张之极摸出一袋银子朝着王承恩递去:“王中官,陛下调人做什么?”

王承恩瞟了一眼钱袋子,也没有伸手,淡淡的道:“小公爷,咱们还是快些吧,陛下等急了可不好!”

“是、是!”

张之极点了点头,虽然有些恼恨王承恩的不识抬举,但这种场合他可不敢动怒。

只是盏茶的功夫,一队百十来人的军士就到了演武场。

崇祯朝着王承恩点了点头,王承恩就开始宣布演武规则,并且说了,只要胜利了就赏银百,谁‘斩杀’方正化,将晋升为百户。

台下百十来人一阵欢呼,而方正化则是异常淡定。

“方正化,去吧!”

场中人影翻飞,方正化游走在军士之间,每递出一刀,都有一人退出比斗。

场面让崇祯大呼过瘾,这也让他认识到了古代真的有功夫,后世的那些武打明星能在方正化手上撑过一招都算他牛逼。

你说什么是功夫?特么的原地跳出两米来高算不算?借力踩在十数柄长枪上算不算?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结果就出来了,崇祯眼中喜色一闪而过,随即脸色沉了下来。

英国公等一众京营的将领脸色难看之极。

只因为,百户所的一百一十二名军士中,有六十三人因为演武规则‘阵亡’了。

“英国公,京营还得练呀!”

“臣死罪,请陛下治罪!”

英国公立刻跪了下去,额头贴着地面。

崇祯扫了一眼,暗骂了一声老狐狸,淡淡道:“英国公言重了,朕还需要你护卫京都安全呢!”

说完就朝着台下走去,王承恩立刻高呼:“起驾、回宫!”

京营一众将领立刻跪了下来,高呼恭送陛下。

看着崇祯的圣驾走出大营后,一众将领一下子围住了英国公张维贤。

不待众人开口,张维贤立刻道:“都给老夫闭嘴,看看你们干的好事,一个百户所对付一个太监,竟然还有了六十多人被踢出战局,

京营的脸都让你们丢完了,晚上到老夫府上议事,现在都去操练起来!”

见张维贤怒了,众将立刻散去,张维贤看着皇宫的方向,眼神有些复杂。

另一边,东暖阁内,崇祯看着方正化:“方正化,你让朕很满意!”

“朕本想让你去做些其他事情,但朕身边可用之人极少,近一段时间你就随朕身边,护卫朕的安全,你可愿意!”

“愿为陛下死而后已!”

方正化立刻拜倒谢恩,随后迟疑了一下:“皇爷,奴婢闲暇的时候调z教过八个徒弟,身手虽然不及臣,

但面对京营的那些军士,以一当二十不是问题,皇爷若是需要,可以调过来!”

“朕需要的是绝对忠于朕的!”

“绝无问题,他们进宫开始都是奴婢精心调z教,灌输忠于陛下、忠于大明的思想,现在即便让他们去死都无二话!”

“方正化,大明聪明人有很多……。”

崇祯虽然高兴,但还是敲打了一下方正化,果然方正化吓的立刻又跪了下去。

虽然板着脸,但内心极为开心,方正化果真没有让他失望。

若是那些大臣们有一半的人有方正化这种觉悟,李自成、张献忠、建奴就是个笑话。

有方正化和他的八名徒弟在,至少不用担心夜里有人闯到到乾清宫将他干掉,也不用担心意外落水了。

“方正化,你可有门路秘密出宫?朕说的是,不被魏忠贤和东林党等一众势力发现。”

方正化思索了一下:“皇爷,一两位问题不大!”

“好!”

崇祯大喜:“方正化,你选两位徒弟,携带圣旨秘密出宫,星夜兼程前往四川忠州,调秦良玉和她的白杆兵进京,朕再赐一柄尚方宝剑,告诉秦良玉,皇权特许,胆敢阻拦者,先斩后奏!”

“奴婢领旨!”

“秦良玉进京之时,就是你执掌御马监之时!”


“重吗?”

崇祯冷笑:“现在还只是个贡生就能煽动数百人聚集闹事,若是等以后为任一方,岂不是要聚众造反了?

现在就能利用特权发财,那以后为官了,岂不是大贪特贪?

与其等到以后祸害百姓,不如现在就以绝后患。”

一些还想出来求情的大臣们立刻打消了想法。

陛下连造反的话都说出来,他们再去求情,那估计要被陛下拉出去砍了。

“苏茂相、孟绍虞,你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没有结果,你们就可以回家养老了。”

“还有,彻查完后,礼部做一份地方州县推送秀才进国子监的方案,别什么人都往里面塞,再出现这种污烟脏气的事情,别怪朕砍了你!”

“臣领旨!”

两人齐齐躬身回应,一个月完期都是小意思,即便北京国子监就有贡生三千多人。

若是平时,他们可能会头疼,因为无法用刑,现在陛下开口了,那就好办多了。

将这些贡生集中起来,挑几个刺头各种刑罚都招呼上,其他人不用他们去逼供,贡生们就会争先恐后的坦白。

如果一切顺利,上午用刑的,下午就能完成工作,还能赶上晚上回家吃晚饭。

“你们不要怪朕无情,怪就怪这些吃饱了撑的闹事的贡生吧!”

现场所有人顿时我艹了一声,皇帝的这句话彻底的将这群闹事的贡生们卖了,今天之后这群人将会被全国的读书人们视为敌人。

崇祯再次扫了一眼国子监的众贡生和在场的百姓后,转身上了龙撵。

今日这种举动算是对天下读书人的一种试探,他是真想借着这个机会废了太祖定下的读书人的特权,可惜不是时候。

全国不论年龄有近60余万名秀才的群体已然绑架了大部分的百姓。

说白了就是掌控了大部分的舆论导向,在这文化水平不高的时代,秀才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一句话往往能让百姓们相信。

其次,想废除太祖定下的东西,可不是一句事情,如果他执意要做,估计会被大臣们给喷死。

什么大逆不道、大不敬、不孝、昏君、暴君等等大帽子都会扣在他的头上。

若是曲阜孔家来引导一下,那乐子可就大了。

“等着,最迟一年,朕必做到!敢反对,那就直接屠了。”

“不仅是读书人特权,连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朕都要改革!”

崇祯在心里默念着。

回到皇极殿后,崇祯继续问道:“施凤来,你身为内阁辅臣,陕西民变和大灾之事该如何解决?”

施凤来当即出班,有了刚刚学子们闹事的缓冲,这会儿他也有了对策。

“陛下,臣以为,想要彻底解决陕西的问题可以采用抚剿并用的方针,抚以郭大人的提议为主,剿以成国公的提议为主,两路齐下。”

“施大人倒是会总结!”

面对别人的嘲讽,施凤来没有反驳,继续道:“从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固原等四军镇各抽调五千精锐合围主要民变区白水,四镇共计两万精锐,

要给这民变的队伍一种压力,要么投降,要么我直接干掉你,二选一,

如此压力之下,再结合陛下不追究的圣旨,以及开仓赈粮等措施,这些人只要不傻,那就一定会放下兵器接受投降。”

“施大人,请问哪来的粮食?成国公算的那笔账中的缺口,你如何解决?”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花读书香回复书号3477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