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爱书屋 > 现代都市 > 文章全文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

文章全文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

九剑本尊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是作者“九剑本尊”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杜如晦李世民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借钱呢!“公子家中可还有亲眷?”“这……在下属实不知了。这战乱年月,总之是打我记事起,就没见过爹娘的。”这一瞬间。长孙皇后心中完全确定了。这真的是自己的孩儿。想想这孩子,这么多年没有大人照料,该是吃了多少苦头。心中一酸,眼眶霎时红了。李二轻轻叹息一声,也是缓了一会,才道,......

主角:杜如晦李世民   更新:2024-02-08 13:5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杜如晦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文章全文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由网络作家“九剑本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是作者“九剑本尊”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杜如晦李世民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借钱呢!“公子家中可还有亲眷?”“这……在下属实不知了。这战乱年月,总之是打我记事起,就没见过爹娘的。”这一瞬间。长孙皇后心中完全确定了。这真的是自己的孩儿。想想这孩子,这么多年没有大人照料,该是吃了多少苦头。心中一酸,眼眶霎时红了。李二轻轻叹息一声,也是缓了一会,才道,......

《文章全文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精彩片段


李盛以汉代为例,给出了一番独特见解。

其中更是从权责对等一系列现代理念出发,理清了东汉宫廷中的诸多问题。

对于如何避免黄巾董卓结局,李二、杜如晦等人作为当朝君臣,平时怎么可能没聊过。

结果竟与他们这个治国班子内部的意见暗暗相合。

但却更加精确,简直是妙到巅毫。

李二心中大慰。

这孩子失散这么多年,自己有不养不教之失,说是没资格做这个父亲都不为过。

但谁知,这孩子自立自强,更是自己成长的这么厉害了!

长孙皇后眼中都蒙上了一层水雾。

孩子争气……真好啊!

只有杜如晦眼底一抹震惊。

两汉历史门清,政治理解如此深刻。

wdnmd,你管这,叫猎户???

……

不过杜如晦情商还是高。

现在才哪年,贞观二年,意思就是陛下刚刚登基两年而已。

天下甚至说不上稳定。

在杜如晦看来,先不说这位失落的殿下,要不要让陛下考虑立储的问题,一旦曝光恐怕对大唐对李二,乃至对殿下本人都未必是好事。

所以杜如晦适时打断道,“老爷,公子有此大才,即便做不得王公,但若有些财富家底,当个富家员外亦不失为好啊!”

杜如晦这么一说,长孙皇后也道,“是啊,扯这些有的没的干什么?咱们是来给公子送谢礼的!”

“你这宝剑定是买岔了,我就叫你别买那小贩之物,现在可好?还不给公子另想一份礼物!”

说着白了李二一眼。

这表情让李盛有些诧异。

对我也太客气了吧,青霉素这么神吗?

李盛只当对方是惊愕于青霉素神效,哪里想得到对方其实是……

不过这一打岔,李二也回过神来。

是了,自己是来看望孩子的,又不是来考校孩子的,更何况也得再了解了解孩子的情况。

“对了,还未请教公子姓名,年纪如何呢?”

“李盛,年纪应该是……如果没有弄错的话。”

“是十六。”

十六?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对视一眼,同时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诧。

失去了自己第一个孩儿的那一年……

正好是十六年前!

胎记,年龄……全都正确了!

长孙皇后差点一个“盛儿”就叫出来了,还好是李二急忙握住她的手,才让她镇定下来。

连李二本人也是忍不住深呼吸了一口。

李盛看这二人反应,有些奇怪。

“不知先生和夫人这是……”

“哦,没事没事,我等只是没想到,天下纷乱已久,却还能有公子这等奇才出世。”李二连忙应付起来,哈哈笑着,“医术超群,还会炼制神药。又有炼铁之术,治国之才,难得啊!”

李盛撇了撇嘴。

就这吹法,知道的知道你是来道谢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借钱呢!

“公子家中可还有亲眷?”

“这……在下属实不知了。这战乱年月,总之是打我记事起,就没见过爹娘的。”

这一瞬间。

长孙皇后心中完全确定了。

这真的是自己的孩儿。

想想这孩子,这么多年没有大人照料,该是吃了多少苦头。

心中一酸,眼眶霎时红了。

李二轻轻叹息一声,也是缓了一会,才道,“公子不必悲伤。他日若是有缘,总还有机会与爷娘相见……”

李盛点点头,这个只能说随缘。反倒是李二说话的方式,再次让他感到了一点奇怪。

这语气就好像他认为……

自己百分之百,以后可以见到爹娘一样。

怎么这么确定?

不过想想这夫妇俩也是成功人士,大概情商蛮高的,或许安慰人也有一套吧!

其实李盛倒也很淡定。

他穿越的时候,这身躯才六岁,隋唐大战他是亲历者,和自己一样的战争孤儿太多了。

所幸的是,自己终究是穿越者,想弄点吃喝怎么都有办法。

再加上系统的存在,过的也还不错。

看着夫妇俩共情的起劲,李盛不由好笑,“二位就不必感慨了,其实我这小日子不差的。嗯……”

“两位要是不放心我一个未成年人,何妨随我就在这小院子里转转?”

李二等人相视一笑,“正当如此!”

他们也想看看孩子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

东汉以后,神州沉沦多年,人口大幅减少,到处都是荒地。

一旦到了承平时期,只要你愿意,想开垦多少荒地都行。

李盛这里,院子、田地自然也开垦的不少。

最近他没怎么打猎了,也是因为开始当员外的缘故,院子内外没有硝制皮草之类的物事,种上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还弄了各种小设施装点庭院。

李盛则观察着庭院四处种植的东西。

这都是他从系统兑换来的一些作物,比如土豆等等。

李二一路走一路看。

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了一块大木板。

说是大木板,其实是由许多条形木板组合而成,放置在地面上,更像是一扇门。

但是天下哪有在地上装门的?

而且不知为何,走在这木板旁边,他总觉得有一股莫名的凉意。

在这初春到来,气候转暖的时节,非常明显,让人不得不去注意。

……

李二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公子,这是何物?”

“这个吗?”

李盛顺着李世民的目光一看,发现他们是在说地上的门。

“这个地下冷藏库的入口。”

“冷藏库?这是何物?”

“哦,顾名思义自然是用来冷冻物品之处了。这冷库每隔十日更换一次冰块,下面温度很低。你们要是想去看的话……我建议你们还是加点衣服的好。”

“更换冰块?”

李二晃神,没听懂。

地窖这东西他不是不知道,但是地窖一般是用来储存冰块的。

在大户人家,都有冬天收集冰块,放在地窖深处保存,到了夏天便取出来用。

只要你存的冰块够多,那么甚至一整个夏天都有冰块可以享用。

但,

夏天毕竟是夏天!

即便是在地窖中,冰块也是会融化的。

因此少量的储存没意义,要大量存储冰块,才能确保冰块在夏天过完之前,不会融化干净。

他没想到李盛这一处乡间农庄也有这等设施。

更想不通……听盛儿这意思,这地窖的用法不是往外取冰块,而是往里放?

那这冰块从何而来?


李二口中喃喃道。

声音微乎其微,没有其他人听到。

但他自己心中却是波澜万状。

烈火煎熬,去芜存菁。

最后得酒中真液。

这岂不就像自己打江山这些岁月?

多少仁人志士,途中变节,叛变,乃至反戈一击……

若非自己心狠了一把,怕是现在连性命也不在了。

何况来看孩儿?

但有些事情,尤其是玄武门之事。

李二却不知该如何向孩儿去说。

李建成再怎么样,也是他大伯啊……

一饮而尽。

这神情被长孙皇后、杜如晦,还有李君羡察觉,也是轻轻一叹。

方才殿下的那番话。

结合陛下这个表情,想到了什么事情,不问可知。

一时间也纷纷埋头品酒,不敢多言。

……

李盛看着李二的神情,似是有些恍惚。

不过喝酒喝的飙泪也是人之常情,李盛也没有在意。

“酿酒如酿人啊。”

“道德经曾云,国家纷乱,有忠臣。但三分钟热度容易,能一生初心不改者又有几个呢。”

“如李建成、李元吉辈,昔年随唐王、亲王起事,反抗暴政平定乱世,也算知晓职责。”

“可是后来呢?哼。”

李盛也喝了点酒。

这一说就进入了键政模式,无所顾忌起来。

点评起当今皇帝,完全没想过“那可是皇帝岂能妄议”这种事,挥斥方遒。

“一个李建成,一个李元吉。功勋没多少,在朝中拉帮结派排挤秦王,反倒是一套一套的。”

“后来武德年间,更是笑死我。突厥人一来,连个屁也不敢放,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一个月能丢几百里江山。”

“就罗艺这种常败将军铁废物,居然也能一直领兵。”

“所以说了,这世道就这样。大浪不一定淘沙,也可能把王八捧到天上。”

李盛越说越上头,几乎有些口无遮拦了。

有些奇怪的是,周遭并没有人让他“慎言”,反而纷纷目光惊讶,有些呆滞的看着他。

这个现象无疑有些奇怪,其实根本不像寻常百姓怕麻烦的反应。

不过李盛现在也是上头了,还真没主意。

……

其实前世李盛看隋唐历史,结合他在公司学校里的经历,就觉得这两个鸟人十分眼熟。

哪个团队里没有李建成李元吉这种人?

看着史书真能被这两个鸟人气死。

此刻也不管那么多了,就是要重拳出击!

“要我说,就是唐王李渊问题也不小。能立这种怪胎当太子,我看真是老糊涂了。”

“恢复九品中正制,对五姓七望献媚,不让寒门士子入朝——这是嫌刚打的江山烫手,又想来一波天下大乱了?”

“还好秦王够狠!”

“杀了这两个国祸,镇压异心门阀,挽救了大唐!”

说到这,李盛想起几个史书中的小细节,不由微微一笑。

“结果百姓嘴上不说,谁适合当皇帝心里比谁都清楚。秦王在玄武门举事,宿卫的士卒直接假装没看见,不予阻拦!哈哈!”

“所以各位也不必那么悲观,要知道……”

“君如舟,民如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能统御万里波涛的,终究是为民请命的皇帝!”

李盛键政完毕,

兴头过了,突然也清醒过来。

尼玛,我刚才干了什么。

我在几个没见过几次的客人面前,大谈朝中政变的事?

这几个货不会举报我吧?

李盛一下子还有点慌,虽说自己也不怕举报——当了这么多年猎户,想跑路还不容易?大不了去西域,照样当个富家翁不成问题。

不过就算不举报,传出去也有社死的可能性啊。

毕竟民间三观还是比较朴素的,跟自己这种,在网络时代见惯风云的新青年不一样。

李二干的再漂亮,那俩人好歹也是他兄弟。

就这么杀了,始终有人觉得手足相残不好。

自己这么叫好,到时候可能会被村里的邻居们议论啊。

一时间有些心虚,李盛只好喝酒掩饰,不去看众人的眼神。

但……

半杯酒下去。

李盛却发现,这几人都愣愣的看着自己。

老李还有他夫人,还有老杜,以及这个青年……

四人全都眼眶红红的。

李二此刻感慨万千。

他杀了亲兄弟,囚禁生父,平生就怕无人理解。

无论在朝在野,这件事私底下,谁不非议他几句?

可是万万没想到。

多少年素未谋面的孩儿,却是站在自己一边……

长孙皇后也激动啊。

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啊!

……

至于杜如晦,他简直都要当场哭出声了。

玄武门之变,他是主力策划者!

天下有几人能理解,

他们这群人之所以政变,真不是利欲熏心,乃是为苍生求活?

为秦王策划政变,谏言秦王杀死同胞兄弟。

因为这件事,杜如晦早已做好了背上万世骂名的准备。

谁知这个还未与陛下相认的殿下,居然能理解自己。

更明白他们的用心。

对于此刻的老杜来说,他仿佛不再是朝中重臣。

此刻,他脑海里只有一件事。

此子可立储!

若是有朝一日,这殿下真被立为储君,登基执掌……

他老杜没说的,

古人云,肝脑涂地,万死不辞是也!

……

只有李君羡十分惊诧。

卧槽,我特么出身勋贵之家,从小饱读诗书。

可玄武门这件大事,自己也只是被裹挟而已。

从来没想明白过,只觉得李二比那两个值得追随。

但是心里始终有个疙瘩。

谁知道,陛下遗落在外的这位殿下,明明是猎户出身。

不仅幼龄便凭着自己活了下来。

这见识,这思虑,更是比自己强了不知多少倍,在他看来完全是朝中魏、房这几位重臣的水平啊。

这人和人差距也太大了吧?

殿下别说比自己了,怕是天下的青年才俊加起来都未必赶得上啊!

……

许久过去,李二终于平复了心情。

李盛看着几人神情激动。

心里大约猜测着,可能这几位也是李二的支持者吧。

于是放心了不少。

唤来棉儿斟酒。

李盛再次端起酒杯,笑道,“今日所言,颇有悖乱之处。几位可不要外传啊。”

“万一被皇帝听见,搞不好小生可就得跑路了!”

李盛这么一说,李二顿时哈哈大笑。


你还要怎么样?

接着,就听李盛更加用力的一拍大腿,这次直接哈哈笑了出来。

“老李你开什么玩笑?”

“这玩意是瞎种不怎么打理,产量才是三千斤。要真有顶级试验田,顶级农业技术,亩产一两万斤都能做到!”

当啷。

李二手中的杯子,直接掉到了地上。

李盛这一句话出来。

李二一瞬间,直接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亩产万斤都能做到?

你搁这挖石头呢?

挖一年石头能不能挖一万斤啊?

“公子,此话当真?万斤,两万斤这……这如何能够???”

李盛摆了摆手,“这个就需要各种条件了……总之农业技术,耕种之术,远远比你们想象的要博大精深,非饱学之士在田间地头多年耕耘,不可为之。”

“当然,这种种植技术,对我们也没有大的参考意义,通常来说要劝农桑,也只能挑选其中较为简单的一部分,去推广。”

“但……”

“即便只是使用一些简单的农业技术,产出个三千多,挑战一下四千斤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另外……”

李盛觉得这几个人反应太大了,杯子直接掉地上了。

先前吧,不说老李他们几个,两个丫鬟,还有幽州城北附近的农户家,得知土豆这玩意能亩产这么高,也挺惊讶,但也没惊讶到这个地步啊。

难道……利益相关?

想到此处,李盛斟酌了一下道,

“此物虽然产量不小,但是存放也就一年左右,大多数时候还不到。诸位若是家中田多,最好还是种大米……”

“实在要囤救命粮的话,我比较建议你们种红薯。这玩意产量更高,动不动五六千斤,而且可以晒成红薯干,保存个几年不成问题,比土豆能好点。当然我话说在前头……”

李盛想说的是,你们要是打算囤红薯等着发国难财,那就不好意思我不给了。

但对方并没有这个反应,而是手中的的饮料……

这一次,包括房玄龄、杜如晦,还有魏征三人,手中的果茶全部掉到了地上。

“五……”

“五六……”

“千……斤……”

“救命……”

“我要死了……”

……

整个前厅之中,一时间无比寂静。

诡异的寂静!

所有的目光,全都愣愣看着李盛。

“公子,这红薯又是何物,怎地产量比……比土豆还多?!”

魏征整个人都快歇斯底里了,

双眼放光,不,双眼放火一般看着李盛,

“若是将此物献于陛下,天下百姓可免饥荒之忧。如此,公子便要封侯拜相,亦是脱手可得,何以藏私至今???”

魏征这个人,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低情商,或者说……反向高情商。

大家都在说喜事,我偏要挑里边的坏事来说。

也就是遇到了李世民这种皇帝,才能一直优容待他。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也就是李世民才能让魏征甘于为人臣……

这些不重要。

重要的是,魏征现在,简直快疯了。

五六千斤,你踏马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老天爷都要被你吃掉下来了!

但李盛皱了皱眉,却是摇头道。

“先生,首先,此物我也是近来才到手的。”

“第二,您确定粮食产量高了天下便没有饥荒了?”

“我们的产量高了,那突厥,大小月氏,高句丽,还有更远的东罗马拜占庭,波斯……大家都会变得兵强马壮。”

李盛说着双眼一横,“可若是神州的富户大族靠着田多无限囤积,那再多的产量也会饥荒。”

“届时蛮夷强大,我们的百姓吃不饱饭……这天下还能有好吗?”

“诸位若是想要发这个财,恕在下不送了!”


李盛说的没错,他以前自己做夜宵,基本都是这三样。

长孙皇后含笑看着这个孩儿,只觉得孩子真长大了。

接着……

李盛自然来到厨房,开始制作。

切片,煮熟……

土豆不花多少时间便熟,接着取出一个自己专门购来做土豆泥的大瓷缸,舂成土豆泥……

不一会,搞定!

做到后来,香气飘了出去。

混合着土豆的清香和牛奶的浓香,长乐早已忍不住,不住的求母后,想去厨房看看师父。

长孙皇后也是暗暗惊诧。

这孩子做的什么东西这么香……就是她和长乐在宫中尝遍美味,但这种独特的香甜,她还真是……

还未上桌,便食欲大动!

等到李盛真的端着三个碟子,来到前厅。

见到土豆泥的一刻,长孙皇后更是眼前一亮。

只见碟子里的食物,似乎是某种羹类,色泽是淡淡的明黄,质感犹如堆雪,极为精致。

“这便是……土豆泥?”

长孙皇后觉得这个名字不太好,却没想到这东西只是看上去,就金贵的不像话。

用来当国宴,应该都没什么问题!

别说是长孙皇后了。

就是八岁的小长乐,跟在厨房望着李盛手中的食物,闻着香气,也早就看直了眼。

这东西看上去太好吃了!

而且牛奶、土豆的香气,一清淡、一浓郁,互补。

同时又都属于甜口,调和。

加起来简直是顶级搭配。

而事实上也是这样,在李盛前世,这玩意是许多地方的人晚饭必备的一道菜。

对于老李夫人,乐乐望眼欲穿的神情。

李盛十分得意,看来手艺也没丢了啊。

……

“师父,可……可以吃了吗?”

乐乐尽管非常克制的乖乖坐在桌旁,但望着桌上的碟子,早已经望眼欲穿了!

李盛哈哈一笑,大手一挥。

“吃!今天乐乐想吃多少,师父都给你做!”

“夫人,请!”

接着,长孙皇后,长乐同时拿起调羹,挖了一勺土豆泥起来,缓缓送入口中……

几秒后。

两人呆住了。

接着……

“这……这土豆泥,滋味怎地如此绝妙。”

“师父,这个……啊呜啊呜……太……啊呜……太好吃了……”

长孙皇后还好。

长乐就是直接忘记了公主的身份,开启了胡吃海塞模式!

本来她作为公主,平日里干点啥事没有一大堆规矩管着?

但这一天,

这土豆泥,这味道,这香气……直接给她整破防了!

不大口吃,根本不解瘾啊!

长孙皇后不由感叹。

“公子这道土豆泥,真是天下绝品!”

……

不一会,

也就几分钟的功夫,长孙皇后的份还有一半,长乐倒好直接老实不客气一大盘全吃光了!

速度之快简直不可思议。

对于这位大唐当今最受宠的公主来说,这么馋嘴还是头一次!

李盛享受着炫技的乐趣,没吃那么快,见长乐吃的起劲,又从后厨端了一个大盘子来,给小长乐续杯。

长孙皇后眼中微微泛红。

孩子能和长乐相处融洽比什么都开心。

这土豆的滋味也真不错,看来孩子至少没在这上面吃苦。

“孩子,这土豆如此美味,想来定是非常稀少……但身体要紧。平日里,自个可不要舍不得吃啊。”

长孙皇后与历史上许多宫廷后妃贵妇不同,她是知道百姓怎么过日子的。

但凡是有什么好东西,定然是要留到年关、节日,或者待客之时才会端上桌。

寻常时候,大抵是舍不得沾一口的。

然而……

李盛一听对方这么说,当场就笑了。

“夫人这就说笑了,要是吃点土豆都要节省,那这天下岂不早就遍地冒烟了。”


真正的逆天!

……

过了一会功夫,众人终于平静下来。

魏征所说的话,他们全都听懂了。

怎样使用新产业吸引世家脱离土地?当然要特别赚钱的才能做到。

而毫无疑问,单凭李盛这手制冰之术,就是绝对的暴利!

李盛这可不同于某些大族内室之中,采用冬天存冰夏天使用的方法,那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成本之高根本不可能赚到钱。

但是李盛这就不同,他这不需要置办多少地,有个坊就能在房间里生产冰块。

如此一来,成本极低。

这不是暴利是什么?!

众人心情澎湃,隐隐嗅到了盛世的味道。

而且这很可能是远远超过历代各种xx之治的真正盛世!

一瞬间,身为大臣……多年来积累的压力都仿佛消失了。

毕竟,

有公子在此,大唐岂能不兴?

心情放松之下,众人终于注意到了其他的菜肴……

“公子,这是何物?”

“这……这莫非是虫子么?”

第一时间,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餐桌上的毛肚。

这玩意卖相清奇,不说一下初次见到谁也想不到这是什么。

李盛直接笑了,这帮山炮真的是,“这个,毛肚。”

“毛肚?”

“毛肚是何物?”

“闻所未闻,莫非……等等,公子,此物亩产多少?”

“亩产个头,这不是地里长的,这是牛肚中的一部分。”

“下水?”

“牛?这……这莫非是耕牛身上之物?”

李盛介绍了一下毛肚,不过这几人都皱起了眉,长孙皇后也不禁有些紧张,看了李二一眼。

宰杀耕牛,在大唐可是恶性犯罪。

因为耕牛这东西,是农户家里的生产必备之物,人可以没了但牛必须得保住,否则来年就等着饿肚子吧。

不管你多有钱,但你买耕牛来杀了吃肉,百姓看在眼里第一反应就是朱门酒肉臭,绝对是引起公愤的事情。

至于农户家宰杀耕牛……一般这种时候,邻居家会来劝你不要想不开……

所以唐律严令禁止,绝对没得商量。

也是为此,李盛说完,

李二等人立刻就变了神色。

作为大唐君臣,大家平时都得作为榜样而活,这时候不管你是高人还是殿下,宰杀耕牛来吃都是绝对说不过去的,影响真不好。

长孙皇后也是担心,盛儿这一时糊涂,可别搞得李二生气父子闹矛盾就不好了。

不过还好,李盛摆了摆手。

“你们想哪去了,宰杀耕牛,我去哪找耕牛来杀?”

“这是村子里老陈家的牛,前些时日有突厥兵马路过受惊,撞死的。”

李二等人点点头,这才放心不少。

幽州在北境边关,的确是面对突厥人的第一线,百姓时常受些骚扰也是家常便饭了。

只见李二轻叹一声,

“这……老陈家少了一头耕牛,这日子如何过得?”

李盛忙着看厨房,心说这锅怎么还没调好,听到李二的话也没注意其中语气,随口道。

“日子还那样过呗……因为死了头牛,大伙可以名正言顺尝一回牛肉了,老陈就办了个全牛宴,请全村吃饭呢……这下水本来要扔,结果不就被我要来了么。”

李盛说完,

李二等人也是愣了一下。

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村子……地处幽州城北,时常受到突厥兵马骚扰,

连个名字都没有,实打实的小村子。

没有直接消失就不错了。

这百姓生活居然这么好?

这一个个家里都什么条件?

紧接着,所有人都看向了李盛。

是了。

麻蛋,村里有这么一尊活神仙,那日子能不好过么!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